窗外的雨渐渐停歇,让人以为雨后初晴,便能看到横跨蓝天的彩虹。然而,这个世界上往往没有我们所期望的那么顺利和如愿以偿。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一瞬间感到措手不及和手足无措。
世间的人都在叹息着人间的疾苦,却不了解古人的痛苦。如果我们只是经历了其中一样,那已经是难以承受的万劫不复了。
今天读杜甫的诗,我看到了他那满目疮痍的过去,也看到了他坚忍的目光。我看到了他年少轻狂的一面,也看到了他一生飘零的境遇。我看到了他自私地只顾自己,同时又怀着对全民的悲悯之心。
读杜甫的诗,当配上冯至的解读,这本书从1952年初版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它没有离开史实的自由幻想,也不至于晦涩难懂。书中用词严谨,脉络清晰,像一部电影般将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细腻的情感贯穿整个作品,使杜甫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虽然父亲的官职并非显赫,但家风正直严谨。母亲早早离世,杜甫很长一段时间跟随姑母生活。从小体弱多病的他,似乎就被"悲情"二字所笼罩。身染恶寒,姑母为了治病而耽误了自己亲生孩子的病情,从那天起,他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悲剧......
人生中总会经历太多的遗憾。六岁他看懂了公孙大娘舞剑,七岁开始作诗,九岁擅长写大字,还模仿虞世南的书法。小小年纪就在诗文创作中崭露头角,还被邀请去听李龟年的歌声。
少时的春风得意,奠定了杜甫浓重的文化底蕴。虽然从小身体虚弱,但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在这个健康向上的时代得到了治愈。成年后的杜甫经历了朝堂动荡的时期。24岁参加科举考试失败,33岁遇到了"谪仙"李白。虽然他也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但却没有李白那般的洒脱。然后,杜甫觉醒了,毅然踏上了报效国家的道路。可惜的是,被困长安的十年里,他屡遭挫败,仕途一直坎坷。沉浸在李林甫的阴谋之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40岁时,他身陷贫困,身体日渐衰弱,而"安史之乱"即将爆发,宫廷中声色奢靡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深度思考。在他远在奉先时,他的孩子被活活饿死,而他自己则被叛党所残害。在年过半百之时,他只能在海上流浪,一生无家可归。59岁时,杜甫逝于江上的一艘破船上,尸骨未寒,家人却无力将他下葬。这个结局展现了他对全人类的关怀之心,也是晚唐气数将尽的缩影。
不禁让人感慨万分,如果杜甫生于那个充满斗志的时代,他可以将自己的抱负付诸行动。可惜的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