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样,一个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有两个孩子。她经营着家庭琐事的同时,内心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刘小样并不是一个特例,她身边到处都是像她一样的人,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那些经过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女孩子们,她们结婚生子后,生活被圈禁在家庭角落里。她们努力地想要看到外面的世界,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却常常面临无助和挣扎。
刘小样的丈夫说:“她就是渴望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她想要走出去。”然而,她自己甚至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又如何去影响别人呢?她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妇女,感到无助和无力。
天性中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子改变,那还有什么办法呢?是放弃还是接受?只有懂得这种无力的人才能理解刘小样内心的挣扎。
就在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临近校门口才发现孩子穿错了衣服。昨天老师要求穿礼服,但我按照往常给孩子穿了运动装。孩子对这件事情很在意,我认为应该按照学校的要求行事。我告诉孩子早饭后到门卫室等待,我们会把衣服送去给他换上。于是我给爸爸打电话,叫他马上把礼服送到学校(家和学校只有15分钟的步行距离)。爸爸提出几点疑问:1.可以让爷爷待会儿送过去;2.衬衫长什么样不知道,发张图片给他,我告诉他那是T恤;3.时间紧迫,担心路上会堵车,他还得回家,有些不耐烦(我告诉他可以骑自行车过来)。最后,我来到小区楼下,他快速地把衣服送去给孩子。给老师打电话,孩子正坐在食堂等待。换衣服的时候,孩子说,如果现在不换,等会儿去教室老师也会让家长带过来换掉。我知道,今天的这次奔波是值得的,孩子对这件事情很在意。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重要,孩子希望自己不要成为不好的典型。
回家的路上,我回顾了爸爸的行为。我思考了以下几点:1.是否应该尽早抓紧时间给孩子送来衣服以便及时补救;2.班级群里所有人都能看到老师发的通知,不仅仅是妈妈,爸爸居然连衬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3.爸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不迟到,却没想过妈妈送完孩子还得急着回去上班。仔细想想,有多少妈妈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爸爸理所当然地只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力量微弱,却要如何去改变呢?
关于这本书,《坡道上的家》,豆瓣评分9.3,但我不推荐。对于书的评价,我只给了2星。理由很简单:1.杂乱,各种人物混杂在一起;2.语言不精炼,罗里吧嗦的闲谈;3.缺乏逻辑性,内容与标题无关;4.反复,对人物的描述反复且没有任何改动;5.缺乏深度,只是表面上的润色和抚慰。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女性的内容,我建议直接选择详细的人物传记或者作者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直接看相关的访谈,相比起这本书更能直接地获得信息。
关于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包括龙丹妮、宋小女、张弥曼,《坡道上的家》和杨本芬的《秋园》,如果大家对这些感兴趣,可以直接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