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对存在主义哲学很感兴趣。读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波伏娃的《第二性》后,我想更广泛地涉猎一些存在主义文学作品。我先是重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接下来想更深入地写点想法,所以决定读完陀翁的大部分作品后再进行写作。然后,我阅读了这本纪德的《窄门》。这本书不长、易读,主要情节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元素和内涵深刻丰富。
《窄门》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故事主视角叙述者杰罗姆和青梅竹马的表姐艾丽莎之间产生了爱情,但由于艾丽莎家庭环境和特殊事件以及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即使二人热烈相爱,艾丽莎却一直拒绝杰罗姆的求婚。他们通过书信联系,艾丽莎在书信和日记里记录下内心的复杂、迷茫、矛盾和痛苦。她为自己找到的解决方案则是通过几乎执念的克己与苦修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国和无限的往生彼岸。上帝、圣经、基督教文化在纪德的作品中是重要的创作支点。家庭的影响和所受的教育,基督教问题几乎贯穿了纪德的一生。他从对宗教的狂热追求到相信上帝这个虚无的概念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和生命形式里,抛弃盲目的虔诚之后,纪德在一定距离之外来冷静地审视宗教问题。
《窄门》就是在这一思想转变后的代表作品。书中提到最多的词有“爱情”、“美德”、“上帝”。通过强调克己修身,培养超人的美德和英雄的品质来压抑平凡人的欲念,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有相近之处。亦如文中艾丽莎屡次拒绝杰罗姆的爱意,她想要热烈拥抱彼此的真情,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用疏离和挣扎将杰罗姆推开,她沉溺在一种人为的“宿命感悲剧”的漩涡中,痛苦越是裹挟着她,她越发认为上帝是唯一的解药,而为了得到这个解药,自残般的牺牲是必经之路。艾丽莎的逝世也象征着纪德从某种宗教桎梏下获得了解脱。这种解脱不是指他彻底地反对上帝和基督教文化,而是要摒弃对于宗教信仰的极端狂热,这种极端会极大地损伤人的主体性和超越性,戕害人的纯洁灵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