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他们不做作业,为什么他们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他们不来问问题。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教得不够好。有时候,我会感到愤慨:现在的大学生太不上进了!有时候,我只能苦笑摇头:即使他们大学毕业,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对他们来说,大学可能已经不像我们那个时候那样有意义了。
然而,一本名为《如何让大学在一生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书意料之外地给了我一些答案。这本书作者是斯基普·唐宁,他教授的课堂上充满了社会人士,他们承担着更多的杂务,学习技巧也较差,甚至常常考虑放弃或退学。但是在唐宁的课堂上,他们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焕发了学习的动力,“老师,我觉得读大学除了拿一个文凭,好像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劝他们将心思放在找工作上,而不是一门心思考研。
然而,我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且愿意为此奉献一生。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只是为了最终能找到工作而进入大学。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工作呢?因为他们没有学历,没有进入好单位的敲门砖。当学生这样想的时候,大学的教育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人觉得职业学校可能还能教他们更实用的技术知识。
尽管技校也有其优点,但大学的筛选确实是为了让优秀的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除了学历,大学还提供了一个试错的场所。在进入职场之前,学生可以探索自己的梦想,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建立自我管理系统,培养情商、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健康的情绪管理和思维模式。而在职场和社会上,这些都是痛苦和难以完成的。几乎没有几个公司会付钱让你在工作中探索自我。
此外,大学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尽管学生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学习硬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一定只能应用在本专业上。甚至这几年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选择的方向不适合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贡献。在大学期间决定转换赛道总比在职场摸爬滚打之后好得多。
这本书还提到了大学应该学习什么的问题。最近几年,“软技能”这个词很流行,例如合作、沟通、时间管理等。有人抱怨大学为什么不教这些实用的技能,而只教一些老掉牙的理论知识。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学的教育既要培养硬技能,又要培养软技能。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提出了不同的毕业要求,既要学习通识知识和外语,也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一轮接一轮,一些老师提出了游戏化教学,一些老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些老师进行了过程性评价。目的就是希望在学习之外,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技能,跟上社会的要求,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功的大学应该让学生明白:“人生就像一次汽车旅行,如果你想到达你希望去的地方,最好成为司机而不是乘客。”
那么,作为学生,他们应该做什么呢?书中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流程:承担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责任,选择激励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方向。然后,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并开始采取有效的行动,培养互助的关系,相信自己,并时刻检查自己是否偏离轨道。最后,书中还推荐了一套“积极学习者的工具箱”。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作者用幽默亲切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做某事,如何做以及做什么。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来鼓励读者并激发思考。所以,如果想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做,不妨亲自去阅读一下。
我将这本书三个小时内读完,然后陷入了沉思。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是否让我的学生学到了大学该学到的东西,我是否引导他们了解他们应该做什么。似乎我做了一些,但似乎还不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