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鳗鱼让我对一些贯通式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让我非常满足。例如,鳗鱼和三文鱼/鲑鱼都是洄游鱼类,鳗鱼生在海里长在河里,而鲑鱼则相反,它们都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而进行大迁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鳗鱼觉得淡水湖河的食物更多,而鲑鱼觉得海里的食物更多呢?因为在鳗鱼生活的温带,淡水资源更丰富,在鲑鱼生活的寒带,海水中食物更多。鳗鱼为什么不远万里从海里游到淡水呢?因为当它们发展出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大陆板块与海洋之间的距离、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距离比现在要近得多。再比如,瑞典曾经有一条在井中生活了几十年的长寿鳗鱼,人们发现它的眼睛变大以适应黑暗,虽然早已是老年人,却迟迟没有发育。它好像知道自己回不到繁殖地马尾藻海,所以把时间放慢了。之所以把鳗鱼放在井里,并不是多事,而是因为在瑞典自来水系统普及之前,需要依靠各种吃的(素食除外)鳗鱼来清洁水质,消灭各种动物和虫子。
马尾藻海是所有欧洲鳗鱼(anguillaanguilla)的起源,也是它们的归宿。鳗鱼因某种人类尚不了解的原理,在淡水中度过大部分的生命,然后准确地定位,并完成漫长的路途,回到这里成熟并产卵,然后死去,坠入深不见底的大海。它们会根据种群数量,自动决定发育为雄性还是雌性,父母和孩子根本见不到面。人类关于性别的认知、关于亲子的伦理,在这里毫不适用,就像弗洛伊德解剖了几百条鳗鱼仍然对它们的性别一头雾水。而鳗鱼连人类这种线性的、自以为客观的时间概念都可以消解,性别和亲子伦理又算什么呢。
鳗鱼的性别和繁殖困扰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的科学家长达两千多年,直到今天,鳗鱼产卵的场景仍然是海洋学家梦寐以求的研究对象。鳗鱼是极为具体和特殊的,科学家通过各种饲料测试鳗鱼苗到底吃什么,不断出海打捞小苗然后测量,鱼身越小说明距离产卵地就越近……但因为它的奇特特性,鳗鱼却让人类不得不思考漫漫人生路的意义、生与死的玄机,以及大自然的奥秘。鳗鱼因此又是最形而上的物种。
马尾藻海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洋,它由四面不同的洋流划分出来,就像鳗鱼一样,处于科学和人文、形而上和形而下(当然是对人类而言)的交汇之处。
如果人类也像鳗鱼一样,在固定的地方出生,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再集体回到出生地死去,我想我也可以死得很安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