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痛苦分两种。一种是糊里糊涂的,偶然而来的,被外界纷扰所主导的不自觉的痛苦。这种痛苦其实是生活中的困扰,我们对之感到茫然无措。另一种则是明明白白的痛苦,源自内心和生命本身,仿佛活在世上就无法摆脱的持续痛苦。我们可以看到它,但却无法摆脱它。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认为痛苦是一种情绪的境遇,只能逃避,无法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痛苦,而无需改变境遇。我们可以坐在痛苦对面,毫不动摇地掌控它。
因此,谈心这种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事情在治愈创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思想的交流和物质一样是可以出入、增减、交换、铸造和改变的。在人类的头脑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杀伐决断,这些决断并不比实实在在的战场更加平静。
大部分人的成长和毁灭都源自内在而非外在,然而人们总是优先关注外在而非内在。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教育和智慧,只要不断地成长,人们就会逐渐发现最难以承受的东西其实是自己本身。
虽然对宗教和哲学的理解有限,我阅读了许多书,在结尾部分我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弗兰妮并没有解决面对自我的问题,依然依赖外界来获得一种宽慰和超越的感觉。也许这是我对这本书期望过高,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看到面对现实中复杂状态时如何自我调适的智慧。
然而,这本书更多地摆出了问题,清晰地让读者反思自己。虽然弗兰妮没有解决她的问题,但她可能暂时不再做噩梦。
幸运的是,弗兰妮有很多爱她的家人,在她低落时不放弃地停留在她身边,一次又一次地问她:“小东西,我们可以聊聊吗?”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安慰,痛苦的解药最终应该来自于爱。
在阅读中,我有以下一些感受。塞林格详细剖析这个家庭,就像生物学家深入细节地解剖一只鸟一样。他对作品中的人物似乎了解甚深,其中未被书写的部分占了80%。另外,塞林格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细节,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在进行某种写作练习。当然相比起练习,他剔除了不必要的冗余,细节描写更加有利于构建文学世界,丰富人物形象。他的描写足够有吸引力,把琐碎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予读者颜色、味道和触感,创造了一个具有感官体验的文学空间。这正是我喜欢的表达形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