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看到两年前今天在高铁上写的笔记,更新到豆瓣。
————————————————
在播客里被种草,诺奖作家新作,软科幻叙事,译文出版社的这版桔红色书封,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有天下班很轻松,想去对面书店转转,以前在这家书店借过两本很喜欢的读物。书店里看到它,立马就决定带回家,刚好填补假期。
这本书的主体叙述口吻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她想成为她要陪伴的孩子最好的朋友,为此竭力付出。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而这个机器人碰巧又是极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AI,如果机器人也有天赋,那共情力绝对是程序设定里对她的奖赏。她对感知到的一切都好奇,她快速地学习人类社会,她对认定的事情也有近乎执拗的忠挚坚毅。
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没忍住搜了下豆瓣,被剧透了结局。所以看后半部分的时候,堂皇地带着预设的悲伤。前半部分的温和之下的细微伏笔,一不留神就戳到人心。
这本书描写了三种形式的孤独。AF机器人的使命是为了不让孩子孤独。海伦为了让儿子不受她重病的影响而放弃了远大前程,甘愿独身一人。母亲害怕女儿的逝去,打算将机器人改造成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女儿。人类对孤独的恐惧抗拒,足以动用最复杂的策略和手段去替代和慰藉。而有时,人类又会主动选择孤独,仍然有些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比逃避孤独的愿望更强烈。
孤独,是从生到死都逃不掉的人生修行。
然而,书中还提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机器人被赋予了延续人类的期望,但克拉拉却通过自己的经历点醒人类,即便她天衣无缝地模仿乔西的一切神情、语言、体态、情感,还是无法代替乔西在他人心中的特别位置。那样特别的东西,不在乔西的身体里,而在别人的心里。
放假回家几天,和爸妈聊的也不多。我妈说我是不是因为压力大而封闭起来,拒人于千里之外。突然想到,如果有一款专门为“空巢老人”设计的陪伴机器人,我会愿意买吧,起码有80%的概率。剩下的20%的迟疑,就在于他们心里的我,那是不可被替代的,我对他们的意义不可取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