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时期,音乐和美术课常常被主课老师“瓜分”,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惊讶到麻木的转变。我还记得初二那年,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分出了半节数学课时间,教我们唱吕方的《朋友别哭》,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开心,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清晰而温暖。
直到进入大学,我才开始上正规的音乐课程。音乐老师给我们看了音乐剧《猫》,但班里大多数人对这样的艺术鉴赏无能为力,对他们来说,听起来像是牛弹琴,每一天都过得非常漫长。钢琴课更是滑稽,尽管单手还能弹奏一些曲子,但一旦换成双手,协调能力仿佛已经消失殆尽。经过数年的学习,我依然是个外行人。
我读过一本日本国民电视节目“彻子的房间”制片人佐野和彦所著的《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提到的巴学园奇迹的创造者、理想教育实验者小林宗作。这位教育家的纯粹和热情让我深受感动,他埋头钻研,勇敢面对困难。他指出由于童年时期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了人们“缺乏音乐天赋”的结果。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在功利心极重的时代,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接受着知识的浸润和滋养。如果他们在同一个土壤中成长得不够强壮和健康,学生自己会成为问题。小林宗作对于这种粗暴和不负责任的论调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个性,投入耐心、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培养成优秀、积极和正面的人格。
小林宗作创建的巴学园是他在两次赴欧洲学习先进音乐教育法,“体态律动教育学”的基础上所做的努力。他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他们用废旧车厢改造了适用的空间,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不以外貌来判断是非,而是深入挖掘内在。这样的教育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见识,也为他们的内心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这些都是小林宗作赐予可爱孩子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将受用终生。
小林宗作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音乐教育只是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他扩展了到幼儿园保育员和教师的培训工作,他四处讲学,推广“体态律动教育学”。他始终保持着对这项事业的热情和坚持。“回归到最质朴的初心”,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无论当时的主流教育环境如何,他都向着自己的理想奋进。令人动容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再次当一次音乐老师。
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国家,总有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就像小林宗作一样。《窗边的小豆豆》让他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让无数人肯定他 -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和小林宗作有着相同理念的教育者,让孩子们享受到这种有趣的教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