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包树工作室又出新书啦!三联旗下的猴面包树工作室是近两年来我特别喜欢的新兴出版公司。他们出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质量都非常稳定,时不时还会有一些惊喜。
这次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法国著名人文电视节目《哲学之路》的精选版本。这本书涵盖了五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话题,同时也将话题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各种领域。这使得对话内容远远超越其本身,引发人们对日常概念的哲学性思考。
这五个话题分别是:快感,恶毒,固执,势利者,羞耻心。
快感这一章的对话对象是让·吕克·南希。他是出生于1940年的法国当代哲学大师,已经在2021年离开了我们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荣休教授,是师从现象学家保罗·利科的学生。他在对话中犀利地指出,我们当下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成瘾社会”。我们越来越沉迷于拥有的、物质的、过度的、孤独的快感,而失去了创造的、连接的、痛苦的快感。
恶毒这一章的讨论犯罪尤其有趣。抛却正邪不两立的二元论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越来越看从道德上批判个体的行为了。当我们远离了宗教审判一切,权威制定道德的年代,我们越来越不会将某个个人视为纯粹的善或者纯粹的恶。在福赛尔看来,恶更多的是一种重复选择,即使选择善会有更好的结果,依然愿意选择伤害他人,这才能被称为恶毒。
固执是一个比较中立的形容词,在中文中它似乎更偏向愚蠢的方向,至于那些固执但是获得良好结果的人,人们往往会美其名曰坚持。然而纵观世界艺术史,文学史,似乎固执贯穿了人类所有的创造性行为,在其他领域更是如此。固执可以被视为人类本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为何它有时令人尊敬、有时令人发笑,这个标准是由谁来制定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何不同,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话题。
人们往往讨厌势利者,但人们往往会成为势利者。文学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势利者形象:盖茨比。在人类所构建的阶级社会中,几乎每个阶级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势利者。势利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相反,它是人类是图跨越阶级、打破桎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对自己所在阶级的叛逆。
羞耻心这个章节的对话可真是令人脸红心跳。我们一贯认为羞耻心是人类的专属,相对而言,动物是没有羞耻心的。羞耻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在不同的地域、国家各不相同。在当今的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国家女人必须佩戴面纱,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女人得以穿着比基尼走在大街上而不感到羞耻。那么,什么才是羞耻的正确标准呢?
这本书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旁征博引,最重要的是每个话题,每段对话,都非常机智地留有余地。正是这样的余地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要深入探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