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的黄州临近长江,荒凉多雨,士民尚未完全开化。苏轼于元丰三年春天抵达黄州。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敢于正视现实——哪怕这现实再惨淡,他也能打起精神来面对。他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其实就是个虚衔,完全没有俸禄。他依然乐观地对秦观说,到时候再“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他向太守徐君猷求一块五十余亩废弃的军事营地——这块地就是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坡,足以和陶渊明种豆的南山、王维隐居的辋川齐名。在当时还只是一块撂荒了多年的荒地,无人愿意耕种。苏轼求得那块荒地后,第一反应是如获至宝。苏轼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当地的老农请教,在开垦之前,他在地上放一把火烧去那杂草荆棘,焚烧后的草木灰能使土地肥沃。开荒完成之后,已错过了水稻的种植季节,他就种下麦子。他还带上一家人在田里踏踏实实地劳作,黄州新认识的朋友也跑来帮忙。
这块地位于黄州东边的山坡上,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春天城东的坡地上,手植花木,并写下了《东坡种花二首》等诗。苏轼仰慕白居易,也效仿其写下《东坡八首》,且以东坡居士自号,从此以后,我们可以正式称他为东坡了。苏东坡这个名字是完全属于民间的,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提起这个名字来,都会会心一笑,深觉找到了同类。土地没有辠负他的辛勤耕耘,田里的麦子熟了,他教家中小婢将麦子去壳做成麦饭。新熟的麦子做的饭并不好吃,东坡却觉得甘酸浮滑,有西北风味。他还别出心裁地教厨子将小麦、大豆掺在一起煮,入口更觉得余味无穷。
他在黄州的荒地上开垦出一片桃源胜境,种桃种李种春风。他的桃花源就在人间,叫作黄州东坡。有了这段耕作生涯,黄州于他,已不再是一个匆匆路过的人生驿站,而成了想要度过余生的理想之地。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之中,他和黄州的情感已越来越深,直至后来也念念不忘此处的小桥流水。当苏东坡选择开垦荒地时,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方式。我们可以把他开荒种麦的行为,看成一种无声的宣告,宣告着对官场的厌弃和远离。
于忙碌的间隙,翻开慕容素衣的这本《苏东坡传》。时光就凝固在此时此刻,和她一起去赴一场东坡之约。他仕途坎坷,可谓一生颠沛流离。但这世间豁达通透的莫过于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坡上花开,苏子荷锄缓缓归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