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先拍照留念。 读者中的文盲。打着把读书当作爱好的幌子,却是一本莎士比亚的书也没读过。从上学时起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就一直出现在学校里。我对莎士比亚真的不是很了解,没看过一本他的书,也没看过一部他的戏剧,但内心给我的感受就是:科学家有爱因斯坦,剧作家有莎士比亚这么一个感受。可能是他的名字太响亮了,他的作品太过于厚重了,每次开封这样的一位作家的作品,感觉自己需要提前准备很多天,要沐浴要更衣,要掏空大脑所有乱七八糟的思绪,抛开身体上的所有负担,才能走进这个作品里,走进他的世界。正如余华的《活着》,放在书架上好几年了,依旧没有去读,但是他别的书我都读了好几本了。莎士比亚也是如此。所以借此机会希望《莎士比亚的科学》这本书,能让我从别人的眼里去了解他,再从读莎翁本人的作品去认识他,感受他,也是很完美。 莎士比亚出生在十六世纪中期(1564),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1368-1644)。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在那样都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时代,孩子确实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人疾病等复杂因素活不了太长,但“我爱你,孩子,我能给的没有比这更多了”还是会令我心头一震。从读过的各种史书或接收的各种文化信息等都好,即使那个时代在中国生活环境跟现在没有可比性,但所表达出来的远远比这简单的一句要有人文情感的多。果真是没生在那时,无法感同身受啊~(或许是一种豁达吧) 莎士比亚的浪漫也是很极致了~ 这一段堪称一绝!在那个时代科学这个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宗教与信仰就是一切。所以不明就里的事物要么被冠上了上帝的旨意,要么被冠上的巫术与魔法。宇宙星空亦是如此。英文单词灾难“disaster”在那时被创造出来的,想想看这个词在拉丁文中“dis-a-star”意指为“违背了星星”。就是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了解浩瀚星空,科学还没有被发明发现,不能理解的就被冠上的宗教的名头。违背了星星,那么就是违背了上帝,那灾难自然而然就降落了(很有意思!)所以那一段情话中的三个疑心,真是浪漫到了极致! 这一段把我情绪也拉到了极端 那个时代没有科学,那么很多不能解释的,不被理解的不光被冠上了上帝的旨意的名头,有些也被邪恶的巫术魔法这些钻了空子,令人们走向失了智的极端。特别是出生时带有身体残缺的,发育不健全,不健康的被视为邪恶之人。还特地写了小册子和手册把各种生理心理残缺人的都涵盖了进去,告诫人们这些人就是巫师(女人占大多数)。他们会遭受到折磨与迫害。这就跟在当今的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那些不幸的人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啊~ 令我佩服的一个点 本书令我佩服的一个点是如果真的不是热爱与喜欢,没人真的会无聊到去计算这些数字的。如果任何人的所有作品中的某一个词都被拿去统计,那这个世界真的要多出了很多无聊的报告了。但幸好他是莎士比亚。好的一点就是这不需要我戴有色眼镜的去碰吹说莎翁有多伟大了,世人说的太多了。这本书里给了太多的证据与论据了~(但其实也挺无聊的,去数这些) 本书《莎士比亚的科学》写的不光光是莎士比亚,也写了很多他那个时代相关或有点相关的内容。比如说从这本书中你还可以了解宇宙学简史;哥白尼的日新说;与天文学最初相关的人几位天文学家;又或者是望远镜的发明;占星术与魔法在那个时代的人影响;医学的发展。任何一部分拿出来都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不错的中心去写本书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把他们放到一起,主要是为了更能直观的去了解在莎翁所处的时代,世界是怎么变的,人们是怎么的。莎翁的作品是怎么被影响或者被创作出来的。只有了解了大环境,你才能更好的去了解莎翁的作品本身,也才能更清晰的认识莎翁本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至少确实有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到了。我想去了解莎翁本人了,也想去拜读一下莎翁的作品了。不说了,这就去冲~ 莎士比亚的科学 评价人数不足 [加]丹·福克/202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