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逆光鱼
一提到传统的经济学书目,大家是否和笔者一样,眼前浮现出大量晦涩难懂的公式、函数和菲利普曲线。对于普通人而言,经济学像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山,枯燥乏味,常常令我们敬而远之。然而,经济学又关乎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次次满怀期待地试图走进这门学科。那么,有没有一本适合于大众读者的经济学读物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作者保罗·海恩,美国著名的经济学教育改革者,把微观及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图表将经济学的实例与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相融合,将社会现象与思维框架相结合,帮助大家认识经济学的本质,意图让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杂乱与纷扰中发现意义,从而做出理智的选择。
人们常说成本概念是经济学的半壁江山,学懂了成本概念相当于学懂经济学的一半知识点。如何理解沉没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呢?
想要搞清这三个成本概念,不妨先来摸清它们的“时态”。沉没成本相当于过去时,是对过去的投入和决策机会;边际成本相当于现在时或将来时,强调当前和未来的选择;机会成本相当于将来时,针对未来的机遇与取舍。当然,通常我们也可以把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理解为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境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接下来再通过书中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案例①:你经过了一家餐馆,点了一份海鲜意大利面并支付给收银员1.9美元。当你将面条放入口中时,发现味道极差。你是否只需要付出1.9美元的成本来把剩下的面条扔掉呢?显然不是。因为已经付给收银员的1.9美元不可能拿回来了,你付的价钱正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沉没成本,意味着已经发生并无法收回、无法改变的成本,不应该成为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你是否将盘子中的面条吃完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成本。面临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所需的额外成本与预期的收益。如果边际成本超过了预期的收益,那么这个决策可能不是最优的,比如我们冒着吃坏肚子的风险吃完所有的面条。
案例②:为什么在经济萧条时期,有很多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并没有急于就业,而是选择继续读研究生呢?因为找不到好的就业机会就意味着降低了待在学校里的机会成本。因此,很多学生更倾向于再花一到三年的时间攻读一个硕士学位,而不是随便找一份类似于便利店或加油站的工作。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将机会成本视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上述概念和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沉没成本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过去的投入,从中吸取教训;边际成本帮助我们在现在进行权衡和决策,预估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获得最优结果;机会成本引导我们在未来做出取舍,选择最有利于个人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每个章节以延伸思考的形式结篇,本书的最后总结了经济学的核心双语术语,使读者加深了对章节内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技能。看似很厚的一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有任何压力,从中我们看清了边际效益,理解了物质财富,增强了在现象中找寻规律的观察力。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每次尝试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和经济思维方式来决策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更有助于躲避经济陷阱,走出“囚徒困境”,助力财富人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