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问你买的衣服好不好看,你选择据实以告,还是违心地说谎?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人。对女生来说,闺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男生来说,老婆也是非常“难缠”的存在。当这些人征询你的意见,询问你对她们新买的衣服的看法时,你该如何回答,尤其当这件衣服非常丑陋时?
如果她已经拆掉了任何标签,无法退回,而你也不想让对方尴尬,你可能会撒一个善意的小谎。尽管撒谎不是正确的做法,但你不会感到难过,因为你认为不让别人尴尬、不给别人带来伤害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认知为你撒这样一个无害的谎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合理化。
但如果你是一个网红或明星,需要代言一个衣服品牌,而这个品牌的品质低劣,溢价严重,但代言费却很可观,你明白实品和宣传有很大出入,而你的谎言也会造成大众误导,此时你会体会到什么是认知失调,为了减少或降低这种失调,你会试图改变自身的态度或行为(比如试图寻找该品牌的优点,认为该品牌还是不错)来达成内部合理化。所以,你认为明星做广告的理由是内部合理化还是外部合理化?你会因为某个爱豆代言而购买他代言的产品吗?
严厉的惩罚和温柔的劝导,关于8岁哥哥经常欺负4岁弟弟,哪个更有效?
假设你是一个8岁男孩的父母,这个男孩经常欺负他4岁的弟弟。你试着跟他讲道理,但这根本没有用。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好孩子(并保障弟弟的健康与幸福),你开始惩罚他的霸凌行为。
你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从相当温和的惩罚(如目光责备)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如让孩子在墙角罚站两个小时、1个月不能看电视)。惩罚的威胁越严厉,孩子在你盯着他的时候停下来不敢动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只要你一转头,他很可能就又会开始欺负弟弟。
在严厉惩罚的威胁下,他会用充分的外部理由说服自己:“我不欺负他是因为如果我这么做了,父母会惩罚我。”但如果你把惩罚变得温和呢?只要他还听你的话,他就可能会经历认知失调。当他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欺负弟弟”时,他没有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轻微的惩罚所提供的外部理由并不充分,这就是不充分的惩罚。
孩子克制着自己不去做他想做的事,尽管他确实有理由不去做,但这理由似乎不足以解释他的顺从。在这种情况下,他继续体验着认知失调。因此,孩子必须找到另一种方法来解释他不欺负弟弟的原因。
你的威胁越温和,外部理由就越薄弱,对内部合理化的需求就越大。孩子可以通过说服自己“我并不是真的那么想欺负弟弟”来减少认知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以进一步寻找内部理由,并认定欺负弟弟并不好玩。所以,如果你想要求一个人(比如你的孩子)只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许诺给他一个大的奖励或威胁说要严惩他。但是,如果你想让对方持续改变态度或行为,那么惩罚或处罚越小,态度转变或行为改变就会越大,效果也会更持久。
衣冠楚楚的高学历人群真的比底层人更具道德感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认为衣冠楚楚、文化程度高的人更加有素质和良心。但是,这种观点是否真的合理?
实际上,高学历人群和底层人在道德感方面并没有确定性的区别。相反,某些社会统计数据表明,社会地位较低、贫穷、处于社会边缘群体的人更易受到制度性、文化性的歧视和排除,这使他们产生了更多的不信任和怨恨,缺乏道德感和对社会正义的认同感。
总之,在选择朋友、配偶或员工时,我们不应该仅仅以他们的衣着、学历或社会地位来判断他们的品质和道德。我们的判断应该基于真正的价值观、行为特征以及与他们共处的实际经验。
《社会心理学》一书针对生活中的许多类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应对方法,例如因果归因、认知调整、自我管理、自尊自恋、刻板印象、从众、人际吸引、消除偏见、防止暴力等等。作为社会人,我们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活困境的影响,只有通过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才能够穿过迷雾,走向坦途。《社会心理学》既是一部干货满满的心理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