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未走远,我一直活在她的影子里。你在那儿,在他们两人之间,但不见人影。他们很痛苦。
与你有关的事,他们都守口如瓶,严格保密。他们经历了你的死亡,他们是失去家长的孩子。
我没有生活在他们的痛苦中,而是生活在你的缺席中。你是他们伤心的对象,我是他们的希望。
我几乎花了30年时间,才明白一个真相: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你死了。我替代了你。
……
这些话语,都是出自一个女孩对另外一个女孩的诉说。一个是以为自己是独生女的女孩,另一个女孩是已经去世的女孩。这个活着的女孩本以为自己是独生女,却在偶然间听到妈妈跟邻居诉说另外一个女孩后,久久不能平息。是什么感觉不是惊喜,是惊吓:天塌了一般。
瞬间从独生女带来的荣耀中跌落: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另一个女孩,她是仙女,她是圣女。而我永远是“胆大妄为”、“臭美”、“无所不知小姐”。
这是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艾尔诺的作品《另一个女孩》中的叙述。整个故事几乎就是意识流叙事,篇幅较短,内容浓缩,但思维更密集,情感也更复杂。
情感更复杂主要表现在,她是在诉说一个孩子内心的呼喊,一个孩子对一个“凭空”的入侵者的一种惊骇,一种来自于父母对人诉说中的自我失落感。这种惊骇与失落感一直伴随到她成年、生育,直到最后,她才以极大的勇气来直面“那个女孩”,最后,选择与她“和解”。
读完后,对我确实也挺震撼。特别是我刚刚升级为二胎的家长,在面临哥哥一系列无法理解的行为,并与之“斗争”了一年后,看到这篇文章后,我才醒悟。他的所有“无法理解”都可以理解了。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心情,或许,这真的是大多数孩子内心的想法。
在文中讲到“从她得知有这个姐姐开始,她的幸福就戛然而止了”。这绝非夸张之词,尽管她的姐姐已经不存在了。
在她和父母之间,突然多了一个“她”,而她却不再是唯一,这对一个孩子真的打击很大。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认真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每每提到孩子们烦恼时,老一辈人总是说他们曾经有十来个孩子,不也好好地长大了,你们才生两个,真是矫情。老一辈人有他们自己的盲目,他们总觉得孩子能长大就是成功,可是在这种多子女的家庭里,因为受不到足够的关注,孩子们身体是长大了,但心理确实畸形的。
有时确实焦头烂额,还会责怪当哥哥的为什么不能理解妈妈,其实,妈妈也该跟他说明,尽管有了弟弟,哥哥在妈妈心中一样重要。难道不是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