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幅图案,搬运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密码。河北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从以前逢年过节给老婆孩子扯一块花布,到给心上人送一块手帕、一条领带、一条丝巾,里面都传递着爱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期许。这也许就是不同的图案赋予织品的意义,有温度、有创意,有无限的寓意空间。
在《世界图案博物馆》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般地看到,坐落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图案博物馆里的收藏品。
这间博物馆是全球最大、分类最科学的设计博物馆。书里的第一部分给我们讲述了这间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它的前身是一间始建于1907年的面料工厂。1972年的时候,梅勒夫妇把它改建为一座设计博物馆,当时的藏品种类繁多,有700多万件。
到了2002年,博物馆再次易主,被彼得·克普特所收购。其中的一件镇馆之宝是18世纪法国奥贝康复公司制作的木刻印染纸大书,是现代第一本印刷作品。
这间设计博物馆的藏品种类繁多,梅勒夫妇在对藏品分类保存方面也别具一格。在属、种、类的体系划分的大类别中,藏品被分为花卉、民族、几何、物件四大类,进而下分为1200多个小别目。
在这么繁杂的分门别类中,博物馆采用了人性化的人工索引服务,同时还将所有藏品完成了数字化的保存。
这间博物馆不仅是诸多图案的搬运工,也是创意梦工厂。每年有上万慕名而来的设计师们,在这里穿越时空和不同时期的织品和图案进行灵感上的碰撞。
《世界图案博物馆》这本书在第二部分通过收录的550余例有代表性的图案,从A到Z进行类别全览,让我们大饱眼福。
以书的封面图案为例,它被分类在H(HAUTE)的高级定制面料里。从纹路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梭织的纹理。这款面料来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法国,充满了贵族气质,雍容典雅。
书的最后一部分也非常有意思,收录了十大品牌的设计师们从灵感到成品的创作感悟。他们是设计的创意人,在博物馆里的图案长河中淘金,让他们灵动起来,闪闪发光。
比如,米歇尔·奥巴马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上穿的礼服,它的面料工艺借鉴了博物馆里的一块织品,又采用现代的激光制作,在新颖中有经典。
图案就在我们周围,装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用知识、心灵、眼睛去发现和感悟。这本书为我们带来视觉和感知上的享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