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想过自己会看这本书的,因为想去日本所以看了《海街日记》。因为《海街日记》所以喜欢了是枝裕和,因为是枝裕和所以又看了《如父如子》。但是当时感觉虽然有些触动,却并不那么震动,只是依稀觉得有些地方电影没拍明白,包括那个看起来有些开放的结局。所以想快速翻翻书找找线索,谁知道看着看着把这本书看完了,然后感觉是不虚此读。
首先这本书是是枝裕和亲自写的,虽然并非长篇,但却细腻之处跟电影毫无二致。里面刻画了一个一开始看起来冷冰冰的男主,只有在面对妻子时隐约可见其内心尚存的一些宽容和善良。书里值得玩味的话语和场景其实很多,不过总体设定又有些别扭,因为出现了太多的非亲生父母的家庭,就如同《海街日记》里无法理解的高概率失去父母事件,这本书的良多三代外加始作俑者的女护士,居然都遭遇非亲父母,让这本书看起来应该叫《收养者的宿命》更合适。而我们就更不用去探讨这部电影里都狠心撇下孩子的几个爹妈了,即便是现实中再狠心不靠谱的家庭,同时遭遇那么多父母的遗弃,只怕概率还是不高吧。
不过这本书其实归根结底最想讲的故事,却是一个父亲的成长。书中的良多一开始是个令人讨厌的角色,但是随着外人观点的冲击、骨肉分离的刺激、职场剧变的影响以及妻儿和各种其他事件引发的从不曾有过的反思陆续展开,父亲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最终在一次次醍醐灌顶般的点醒中,不但快速对自己过去带给多人的伤害进行救赎,而且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了信念的底层逻辑,所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我很早就在许多个跟孩子“斗争”的过程中领悟,当爸妈其实是一种人生的二次修炼。当我们早已成人,眼睁着下一代重新从零开始成长时,一方面可以体会重过童年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是重新思考为人的种种逻辑。当你给孩子灌输各种你觉得正确的方法和理念时,其实你和孩子会同时重新思考这些观点的是不是真的那么正确。这就好比你从千万条歧路里告诉孩子自己走过的那条是正确可达的,但是当你真的要摆出自信告诉孩子那一定是最优路线时,内心是否产生一种自我怀疑,从而反而有机会从头思考,也许找到了一条更佳的路线。而这,就是父母借由陪伴子女的历程中获得的二次新生。
因此,父母给孩子以生命,孩子给父母何尝不是一种新生。如父如子,大抵是相互的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