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北京有报道称,一名35岁的985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才失业长达半年,投递的简历中有98.75%没有受到回应。他无奈地感叹,一旦年满35岁,似乎就无人问津了。他不得不放弃了原本的孔乙己身份,从年初开始送外卖。一天下午,他注意到老家青城山正在招聘道士,看了看职位介绍,却发现该职位不接受35岁以上的应聘者。据了解,这位陈老师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曾接受过各种职位和民办高校教师聘用。这样的现象令人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最近,我读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博士布莱恩·卡普兰编写的《教育的浪费》一书,对一些内心的教育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虽然这本书主要讨论美国教育问题,但对其他国家的教育问题也有相同的疑虑。今天,我想从书中向大家解释两个要点,希望能解决有关教育的问题。
一是奇特的教育背景。从小,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就会告诉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这样就能考进好的学校,离开好的学校就能找到好工作,拥有好工作就有好生活。孩子们还不了解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这样的教育,但知道自己学习好会使得父母开心。因此,孩子们不断地上学、上补习班、竞争。所有这些教育活动都在向外界传达一种信号:只要学习成绩好,这个人的生产力就很强。虽然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直接应用到实践中,但只要他们的学习成绩优秀,在外界看来就是一个信号,让雇主相信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例如,一个律师事务所在暑期要招聘一名实习生,两个人提交了简历,一个是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另一个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法学专业的哲学博士。看获取的学历,雇主会自动接收到一些他们认为必要的信号。雇员来自哈佛大学,必然会很聪明,很勤奋,且可以忍受工作中的繁琐之事。因此,这家律师事务所很自然地会选择毕业于名校的申请人,并且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薪水。虽然雇主意识到,这位名校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没有直接应用,但无论如何,这个人的学历为他释放了一些信号,展现了他的能力和品质。换句话说,一名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因为学历的信号赢得了进入优秀公司的机会,才有了展示个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学历的信号,我们不能想象他们能否进入优秀的公司,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拿到了这个学历,我们就能从教育中汲取更多的个人回报,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便成了许多人追求教育的原因。
二是奇特的课程。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英语是必修课,因为它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少用到。许多学生花费巨大地时间和教育资源,上完数学、几何等课程,每次考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考。但这些知识在我们工作时几乎不能用到。有时候在看学校布置的作业时,你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些作业并不能培养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技能。这些课程并不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帮助,那为什么要学习呢?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幸福感,我认为这是《弟子规》中所表达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如果没有个人的幸福感,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只会带来压力。有人认为,上学期间掌握了高级文凭,可以进入优秀的企业,只有进入优秀的企业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把高级文凭当成敲门砖,而是为了让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最后,让我们从经济学家布莱恩·卡普兰编写的《教育的浪费》一书中,认识教育的真实面目,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育中面临的问题,缓解焦虑和困惑。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良好的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捷径,实现未来的跨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