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初中母校实习,带两个班级:七年级三班和九年级二班。用的就是这版的教材。下面切入正题。很久之前,在监考九年级时,我扫过这些埋头做题的学生的脸庞。似乎看到了他们各人的未来在那一张张仍旧稚嫩的脸上闪现。这时,一个念头在我的心中孕育而出:有的学生的救赎不在学校里。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只不过中国的教育把这一事实掩盖了,让人觉得,学生如果没有在学校里取得进步,那么一辈子都是失败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说当时以及之后一段时间的这个想法是一种理想的想法,认为学校不应该要求所有学生都一个模样,要允许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技不如人”,从而因材施教,不用统一的“救赎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现在这个想法就多了一层失望的灰心的尘土。或者高大上一点而言,理想被现实进一步解析了。
到这所中学实习,是我第一次正式带学生教学生。既令我激动不已,又叫我忐忑不安。我带着满腔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我被问题学生不断打击,原本兴旺的柴火也在寒风中熄灭。如今,满腔的理想,已冷却下来,麻木下来,戴上了冷漠的面具。妄图拯救每一个学生充分证明了我的幼稚,过于将心比心充分表明了我的天真,一味忍让充分说明了我的胆怯怕事。我没有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反而用大学老师教大学生的方法来教育他们。这一文不对题的做法必然会失败,并严重挫伤我的自信心。诚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乎。
这个阶段的问题学生,有着项羽般的蛮力,李逵般的莽撞。他们无所畏惧,觉得天下都被自己踩在脚下。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教育他们,而不能任由他们“自由生长”。为什么这些学生会精通抽烟喝酒烫头打架生孩子,一方面是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然,另一方面是农村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导致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学生的家庭都是存在很大问题。家庭的问题反映在学生身上,但许多家长并不配合,并不在乎他们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扔在学校里就和自己无关了。剩下的事情单独让老师来承担。这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对学生而言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许多老师只要尽到责任就行了,剩下的看“天意”吧。
我有一种完美主义,这背后掩藏着很强的控制欲,一旦自己教的任何一个学生不配合自己“演出”,就会抓狂。但现在想来,不必如此。何必让自己因一两个学生的反叛而垂头丧气,何必让反叛的学生觉得不舒服呢。我教不了他们的,生活会,生活必定会。如果真要走上教育这条路,就不应抱着完美主义,应务实一点,实在一点。救能救的学生,就很好了。教师并不是学生的救赎者,只有学生自己是。好了,我要去摘下冷漠的面具,重新点燃柴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