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讲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书,主要讲了英国孩子是如何在教育中逐渐两极分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阶层是如何变固化的,教育追求过程公平而不注重结果公平的社会现状。书写得很犀利。
贫富差距天壤之别,富人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持续了自己的阶级,穷人的孩子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一代代继续穷下去,并且穷得不能明不能白。看似公平的教育机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公平。阶级的分化让社会随之撕裂。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教育不公平,那你看看这本书,让你见识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在教育上不公平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说对中国读者的意义,我想应该就是让大家像看到未来电影一样,看到我们自己将来面临的社会问题吧。大家都知道“双减”吧,不知道的先去百度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要追求教育的公平,打击花钱补习,让孩子尽量回归同一起跑线,避免有钱人家的孩子花钱买高分,避免让有钱人家的笨小孩进高校,让贫穷家的聪明孩子也有机会享受更好教育。从长远看,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去做的调整。补习有争议,不让补习也会引发争议,很多人抨击双减,觉得表面文章没意义,但是,有没有意义不能通过2-3年看出来,通过1-2代人就能看出到底有没有意义了。
书里的英国教育,就是没有双减的社会,读这本书,对照我国国情,真是让人一目了然,让大家看看,把花钱换学历发扬到淋漓尽致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根据书中“荷兰士兵招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孩子学习的成绩的好坏,身体素质的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甚至可以追溯到其父母所受的教育,甚至其祖父母年轻时期所生活的环境印记。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素质,要往奶奶辈去追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产阶级的鸡娃父母,会在备孕阶段就开始进行价格不菲的高昂胎教,即使胎儿只有花生米大小的阶段。
曾经看过一个B站非常有名的访谈类博主,采访过一个辽宁籍北大学生,就说上了大学才感觉到了差距,高中也许还是公平的,但上大学了他才见识到身边中产阶级同学们的世界多么广阔,在他还在考虑利用暑期兼职打工还是复习考研时候,他的同学已经在参加国外某知名高校的夏令营并且拿到了优先录取的资格。这样的信息,他压根儿都获取不到,这样的信息差看似很公平,却也很不公平,在《撕裂的公平》中有透彻的讲述。
穷人的孩子未必智商有欠缺,但面对机遇总是落后的,对于一些内部消息往往都是有权有势有关系的孩子优先获得,这能很好地弥补一些智力上的短板,比如某大学额外的补录机会,这样的消息基本在公布之前,就已经被关系户内部消化了。说出来,肯定大家都觉得耳熟,谁身边没有几个有背景的朋友呢,在面对这种家长稍微动用点关系的情景下,显然穷人家孩子完全没有优势了。
而就算机会摆在面前了,穷人的孩子周遭的家人朋友也会出于保护他自尊心的考虑,而做出“防御性劝退”的行为。比如,明明这个孩子可以考上北大,但是家人并不相信他有如此实力,为了保守起见,全家人一起劝他报名另一所相对稳妥的水平低一些的大学,这样的策略也严重影响了寒门出贵子。
甚至教育中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深入到了本该有教无类的教师心目中,书中介绍了一个案例:“2005年爆出了一桩小丑闻,有老师被发现在网络论坛上公开讨论他们还没见过面的学生,而他们的讨论仅仅是基于名字。据说一个叫沙恩的学生是讨厌鬼,仙黛尔是魔鬼的崽子。《每日邮报》在一篇题为老师害怕的傻帽名字的文章中指出,他们提到的大部分名字(包括布里特妮)都不是中产阶级孩子的常用名……”
看懂了吗?就是说,一些老师对素未蒙面的一群学生的名字进行猜测,通过名字就猜孩子的家庭背景,歧视无孔不入啊,反观中国,如果一个孩子叫“一诺”这种烂大街的名字,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