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母爱更值得歌颂的,是对生命力量的尊重和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直击孕妇心灵的一本书,但不止是孕期身心变化的呈现,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叙述的历程大概可以总结为:作者惊讶于胎儿来临、接受胎儿存在、与胎儿沟通、纠结是否因此放弃出差安排、看诊后决定继续出差安排、路途中失去胎儿、内心进行自我审判、与孩子道别、回归生活。
作者认为,母性并不是一项道德上的义务,它甚至算不得是一个生物性事实,它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母爱被神圣化,不过是在满足一些利益和自私。
作为独立个体,我们的意识存在动态变化,我们的感受是立体的、动态的、而非固化的、僵硬的。母爱不是天生的,母性的光辉也不是看到“确认妊娠”的报告就会附体的,毕竟激素一上升,沸腾的首先是胃酸。最初驱使孕妇戒酒戒生食的,可能更多是一贯的正确意识或责任感,而非母爱,这没问题;感受到第一次胎动后,触发的情感,可能更多是对生命神奇的赞叹,而非为人母的兴奋,这也没问题。整个过程中会有期待、也会有抱怨。愿意生,不代表愿意被当作一个行走的容器、全然放弃自己的生活。
没人可以判定一个仍然是不完整的存在,比另一个已经非常完整的存在更重要,何不尊重已经切实存在的主体做出自主选择?在维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过度退让自己生活的同时,尊重并呵护另一个生命。如此更能感受生命本身的力量、体会生活本身的美好,好比作者心路历程中这三点可爱温暖之处。
一是她与未来的孩子协议,“如果我们要待在一起,孩子,我们最好达成协议。我将为你让步:我会增加体重,我可以把我的身体给你,但不会给出我的思想,不会给出我的性情。这些东西是我要为我自己保留的。”,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与沟通。
二是她在与未来孩子的沟通中重新认识了生活本质。一开始,她希望告诉孩子,生活本苦,甚至以童年经历为基础写了三个“童话故事”,分别阐述人生而不得不面对暴力、不得不面对不公平,而且“明天”是个谎言。说实话,读到这三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是打个问号的,这些内容对于孩童来说,是否过早了些?后来作者承认,她的悲观来自于她的勇气不足,世界是美好的,“欢乐是存在的,它存在于对它的追求之中。”
三是对胎儿大小的描述,和孕周对照,多少感觉超前了,但我愿意将其理解为作者接受胎儿存在后、期待其到来而生出的想象。
当三维影响越来越清晰、胎动越来越明显,无论我是否已经对你生出母爱,有一点是确定的,我已经认识你了,一个新的生命,而我非常愿意并无比期待进一步认识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