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父母来说,谋划孩子的将来,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创造学习条件,更要为其进行“深谋远虑”的谋划,让子女学习到安身立命之道。
晚晴名臣曾国藩,被称为中国“两个半圣人”当中的那“半个圣人”。此言虽然略过,但也显出曾国藩自身功业、声望以及为人的确是近代人物中非常值得称赞的。在他众多功业当中,其对子女的教育长期以来也极其受人瞩目。曾国藩的两个孩子成就斐然,曾氏后人在各个行业也卓有成就,这与曾国藩自身的教育思想不误关系。
总体来说,这本书集中了曾国藩的117封教子书信,内容极为广博,涵盖了从自身道德的养成到对于事业、婚姻乃至于读书、习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对孩子方方面面耳提面命,教诲谆谆。其中不少思想非常值得作为父母的我们深刻学习。
他鼓励孩子学做圣贤,不要过于追求富贵:「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对于孩子读书,他告诉孩子八字真言:「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所谓“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虚心涵泳说的是读书要虚下心来,适度的沉浸其中,慢慢揣摩,如此就像是鱼儿游泳一样自在。切己体察则是要结合自身,慢慢理解书中内容。能做到这八字真言,读书便能日益精进了。对于读书,曾国藩又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他以兵家战争比喻,所谓看,是「攻城略地」,所谓读是「深沟坚垒」。看书要做到“日知所亡”,也就是每日都要有新的知识,而读书则要“无忘所能”,即不能忘记掌握的东西。对于旁人人云亦云的言论,曾国藩说:「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口附和」。对于笔下造句、写字总要力求「珠圆玉润」,同时他谈到自身艰难的处境时则坦荡的说「人谁不死,只求临终无愧悔尔」。
这本《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情感真挚,思虑深熟,对于子女的修身、齐家,都有深入的指导,学习揣摩这本书,如曾国藩所说「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对于孩子未来的安身立命必有所助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