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平克的书,平克我应该在豆瓣上关注一下,我读过或者听过他的好几本书了,就像解读者说的,他是一位跨学科的作家,知识面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有点像KK,尤其是他是一个同时兼备了理性的头脑和人文关怀的人,非常难得。解读者把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是天生就具有理性的吗?解读者认为,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问题持否定的答案,听到这个话,我还有点意外,看来我不是大多数人。解读者说的大多数人的理由可能是,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几白万年前的时候,人类还在茹毛饮血,跟着猎物后面追着跑呢。而假如动物天生是没有理性的,那人类也是天生没有理性的。但是作者不认可这个观点,作者认为,人类在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有理性了,而且他有证据。听到这里,我虽然在心里认可这个观点,但是我也没想到能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平克给到的证据是一个南非洲的部落,这个部落比较原始,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狩猎时代的状态,研究这些部落,可以研究原始人的理性行为,平克发现,他们在森林中追捕猎物,会去分析猎物的脚印,通过脚印判断猎物的类型,公母,以及年龄大小,是否适合追捕,追捕的成本高不高。而且,族人并不会盲从权威,他们之间会互相讨论这些判断,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毫不顾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公开的挑战和辩论。这些行为标志着,原始人类就已经具备了理性,他们会推理会讨论。第二部分,我们可以后天来提升自己的理性吗?平克说,很久远的人类就具备了理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再后天学习理性了,我们在理性方面还是很容易有误区的。解读者在这里举了两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不要仔细想,凭直觉给答案:1,8台复印机复印8本书,需要8分钟;那么24台复印机复印24本书,需要多少时间?2,一个池塘上,浮萍的面积每天扩大一倍,假如需要30天正好铺满整个池塘,那么铺满一半的池塘需要多少天?幸运的是,我一边跑步一边听书的时候,这两个答案都回答对了。解读者其实是想借这两个问题来告诉听众或者读者提升自己理性能力的必要性,其实提升自己的理性,有非常系统的学习路径,比如:概率论、统计学、博弈论、系统论等等,在这本《理性》里面,也的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去学习,的确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理性水平。但是解读者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最核心的要点:1,从相信信念到相信证据。解读者在这里举了一个脑部硬化的例子,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病,在人类中的患病概率是0.1%,每10000人中会有10个得病,现在有一种检测手段,它的检测准确率是90%。假设,你去参加了检测,检测结果是阳性,那么你真正得病的概率是多少?我要承认,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确出乎了我意料。比如说,10000个人去检测,按照概率,有10个人真的得病,检测概率90%,会有9个被检测出真得病,1个被漏检。另外9990个人,根据90%的准确率,会有8991个被检测出没病,但是有999个被误检为有病。现在你的检测结果是阳性,那么你真得病的概率是多少呢?应该是9/(999+9)=9/1008=1/112=0.89%,后来想想,这就是贝叶斯定理啊。这就是证据的力量,这就跟昨天我听的那本《星际信使》里面的观点,有相同之处。2,从关注相关性到关注因果性。作者提到,他是教金融的,他在金融系学生的第一堂概率课上就会反复强调,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本听书里面,解读者也引述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相关不等于因果,或者说,我们应该要分析到本质原因。比如说,“高个子的父母通常会生出高个子的孩子”,其实有统计数据显示,高于人类平均身高的父母的孩子,通常会比他们的父母低一些;而低于平均身高父母的孩子,通常会比他们的父母高一些。这其实只是一个“均值回归”现象。再比如,以前在航海的时候,人们容易得坏血病,后来人们发现,吃橙子就不容易的坏血病,人们就把“橙子”和“不得坏血病”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于是人们把橙子榨成橙汁,为了携带,再把橙汁煮熟带上海船,可是却发现,喝了橙子的人仍然会得坏血病。最终人们发现,真正和“不得坏血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维生素C,而把橙汁煮熟的过程,把维生素C都给破坏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