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译后记时,我才想起这本书是作者的绝笔之作。跟着书中的讲述者瓦尼亚回顾他人生最后一年的经历,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瓦尼亚绝对可以被视为陀自己的写照之一,他用自己的作品来形容自己:“我的作品总是“有一股汗味”,意思是说,我在写作时流了很多汗水,费尽了心力,不断修饰润色,让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厌倦的工匠气息。”
不正是这样吗?在他的笔下,圣彼得堡这个似乎永远湿冷昏暗的地方,苦难找上了贫困者们的家门,痛苦的命运敲响了。善良的人被邪恶的人摆布,他们用下流手段,善良的人虽然看得很清楚,却不屑与之争斗。然而,善良者的忍耐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涅莉的母亲因仇恨而抛弃了自己的丈夫,选择了高傲者的蔑视,最终她甚至在临死前也未能获得丈夫的原谅,而她的女儿命运与她一样凄惨;娜达莎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尊严,差点与父亲断绝了一生的关系,她被盲目的热恋所蒙蔽,原谅并接受了看似天真的爱人的背叛,“好像母亲一样去爱一个人”,到底为了什么呢?
而我们亲爱的瓦尼亚,整本书中最忙碌的人,你究竟在感动着谁呢?你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作家,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领养一个孩子?你又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坦然面对你所爱的人的痛苦?最终,你是否真的被抛弃在原地,然后患病而死呢?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却言辞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最残酷的真相:“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都是最深沉的利己主义。一个事情越符合道德,其中的个人利益就越多。”
高尚的道德,被伤害和侮辱的人们,你们究竟感动了谁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