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们每天要求他熟读姐姐一年级的课本。他的姐姐也喜欢教弟弟读。等到大班毕业的暑假,已经熟悉到每天早上从头到尾背完整本书,每天一次。
开学孩子上了一年级,语文再让他读课文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为了给他补充新的知识,我选了这本教辅书。我原本以为也没有多少内容可补充吧,毕竟每篇文章这么短。当我收到厚厚的两大本,我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我意识到,语文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文学、人类学、地理、历史、科学等等。这样一来,语文书中短短的课文设计的内容并不少。
就拿“天地人”这一篇来说,这是我们步入小学上的第一课。天地从哪里来?从“开天辟地”的传说中来。天地是在混沌之中由斧子劈开,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是谁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把天地分开?是盘·古!是他用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那盘·古是何许人也?传说中,他的故乡在河南省的桐柏县,那里是神话传说集中出现的地方。
说完了天地,就要说到“人”。那么是谁创造了人呢?是女娲!传说中,她用泥土捏出了我们的祖先。(我宁愿相信我们是泥土捏的,也不相信是鱼进化的!)女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这象征着女娲的神秘性,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繁殖力。每到正月初七就被称为是“人日”,因为女娲娘娘在捏好了鸡、狗、牛、羊等小动物之后,在第七天捏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就是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
古人眼中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想象中的世界是天圆地方。很有趣的是,代表“天”的建筑物是圆形的,比如天坛、鸟巢。代表“地”的建筑物是方形的,比如地坛、水立方。
古代人理解的“三才者,天地人”,指的是人类与天地同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都很重要,人类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却可以感受天与地的脉搏,使万物之道为己用。
在甲骨文中,“人”这个字的写法像是一个侧立站着的人,显得谦虚有礼。两个人字,“从”是“背”的意思,但写出来是“北”。
如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故事可讲。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想不单单只是读那固定的文本,多拓展、多联想,才能体会其中深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