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撒尼走到窗边,目光穿过东河远处帝国大厦一百层的摩天大楼。她感受到自己的潜力:“我有好多可能性,真的有,我有好多可说的事情。”那时,她只有11岁,却早熟、机敏、聪明、思路清楚。她不断面对饥饿、暴力、种族主义、无家可归、父母的毒瘾、污染、种族隔离的学校等问题。如果没有埃利奥特长达8年的跟踪报道和与达撒尼一家频繁的交流,这些词汇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新闻报道中的“名词”,无法深刻理解和感受它们的含义。
你也无法想象在贫穷和种族歧视的局限下,他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没有人告诉我被火烧到会疼。”达撒尼意识到偷东西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穷困、染上毒瘾、精神疾病等直接影响家人的分离。达撒尼是第一个出生的,那时她感到非常自豪:“我喜欢当第一。”事实上,她很多时候扮演着弟弟妹妹们的“小妈”。当她得知能上学读书时,曾满怀希望:好好读书,知识是摆脱阶级束缚的唯一希望。但她常常逃学,理由是帮妈妈带弟妹们。
达撒尼从小就不想去学校,因为那意味着但贫困的力量却无法被击败。情况事实上并没有改善。
让我们将贫困的问题放在更大的尺度上。达撒尼的父母与儿童保护服务机构会面时,去的是他们小时候到过的同一个办事处。达撒尼异父异母的兄弟因袭击他人而被捕时,也去的是上一辈被捕的同一个警察分局。事实上,一代又一代人并没有改变。
让我们再放大一些。在作者写这本书之前,书架上还摆放着那本《这里没有孩子》。作者了解到,每5名美国孩子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中,与20年前克罗威兹出版《这里没有孩子》时的贫困率相同。实际上,美国儿童贫困率在富裕国家中仅次于罗马尼亚,居首位。贫困不仅可怕,更令人绝望的是阶层固化、看不到希望的挣扎和重复的命运。
在书的结尾,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家族聚在一起举行派对,这会带来新的希望吗?再过20年又会是怎样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