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几乎所有国外非虚构书籍都有一类评价:明明一句话就能讲完,或者明明一章就可以说完。很多人赞同这种评价,我每次看到都很无语。
由于看到这种评价太多次,今天我借此书的评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作者要把“一句话”写成一本书。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类书是给你“讲道理”的,目的是改变你的行为。对于像我们这样不喜欢阅读本身,而只是为了实用目的而读书的人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众所周知,光听道理而不改变行动,永远不可能变得更好。因此,这类书的目的就是劝说你采取他们建议的行动。
“道理听得再多,也过不好这一生”是我特别讨厌的一句话,一直想要吐槽。因为单纯“听”道理,本来就无法过好人生。想要过好人生,你得去做啊。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了,很多人会觉得,好了,我明白道理了,现在就去做。但怎么做都做不到,几天后又回到原点。然后他们会责怪自己,为什么道理都讲给我听了,我还是做不到。最终他们会陷入无限的自我折磨,本着“只指责自己,不埋怨他人”的原则。
然而,我们再来考虑一下这种逻辑。你听了道理,尝试去做,没做到,你就怪自己做不到。但有没有可能,在此之前,讲道理的人压根没解释清楚或者你以为你懂了,但其实你没有听进去。你心里仍然有很多疑问,但你没有问清楚,没有完全相信道理的情况下,你强行去做,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当然做不下去。
那你为什么在听到一个道理的时候,不追问为什么,就盲目去做呢?emmmmm主要是因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教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逻辑训练,逐渐也问不出“为什么”了。习惯了无脑接受指令,但因为大脑也没有真正被说服,所以“听了道理也做不到”。
然而,这类被吐槽为“一句话写成一本书”的书,实际上是尊重读者的智商,假设读者接受过逻辑思维训练。作者知道自己写作的目的是劝说读者接受一个新观点,从而改变行为。而劝说是非常困难的,旧的认知是很顽固的。作者需要考虑到读者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问,各种“为什么”,一个一个解答你的问题,消除你的疑虑,最终用几百页的逻辑论证彻底说服你接受他的观点,并按照他教你的做事。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认知升级的过程。
改变的核心不是一直去做,而是在改变的过程中,通过行动来帮助你理解和调整认知。对于改变来说,真正改变认知是唯一关键的事情,行动根本不需要改变。一旦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行动自然会跟上,就不会出现“我太懒了,道理我都懂,我就做不到”的问题。
所以,少怪自己懒,多怪自己笨。只要不偷懒地动脑子,什么懒都可以偷,而且应该鼓励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