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论语》对青少年很不友好。
虽然,在国学风盛行的当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读过《论语》中的片言只字,有的甚至能够大段大段背诵。可真正有几个孩子能读懂《论语》或者说,怎样才叫读懂《论语》
窃以为不了解孔子以及孔子的弟子,不了解一些那个年代的社会情况、文化风俗,只通过《论语》里的片言只字去判断《论语》的涵义,终究是片面的、有很大局限性的。
《少年读论语》这套书,正逢其时。它不是简单地对《论语》进行青少年化的翻译,而是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件,通过讲解孔子本人的成长故事,让青少年读者,以及乐于读此书的成年人读者,对《论语》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孔子为什么会走上一条教书育人的道路孔子的弟子们是怎样跟孔子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的弟子们为什么会年龄差别如此之大孔子对待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跟不同弟子的讲法不同孔子为什么学问这么大却没有顺利地走上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之路孔子的对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对“孔子”的塑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论语》中的言论和观点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这许多问题都是读懂《论语》所必须了解甚至理解的。
纵观古今中外解释《论语》的著作,大都是以《论语》中的语句为中心,通过寻章摘句,来相对独立地讲解《论语》之道,阐述儒家的理念。这对于成年人,对于有一定学识素养的知识分子,理解起来问题不大,即便不理解之处,再广泛查阅众家说法,多少可以理解个七七八八。然而,对于青少年,这种方式,并不友好。
而《少年读论语》做到了,通过区区3本小书,达到了让通读的孩子们了解孔子、了解《论语》的目的。文字浅显,类似孙敬修爷爷讲故事,读来并不枯燥,更不晦涩难懂,而且一些蕴含其中的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循循善诱娓娓道出,不突兀、不违和,相反读来格外亲切,特别能够引发孩子结合自己有限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并且获取自己的答案和认知。
而更进一步,我想重点说的是,本书名为《少年读论语》,可如果青少年读者仅仅对此书停留在“读”的层面,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这本书,我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演。对,是去表演,或者说是演绎。
以《君子以任为本》这部为例,你难道没有发现,里边的一篇一篇或长或短的故事或者情节,大都没有复杂的场景,就是孔子与自己的一两个、两三个或者几个弟子之间发生的生活中的小事儿吗而且,你发现没有,作者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描写,绝不仅仅限于语言和动作,还有丰富的心理活动。比如孔子最开始面对蛮横的子路的时候,心里的念头变了好几变,然而在言谈和举止上,却始终是不卑不亢,有理有度。比如子贡在向孔子提一些问题的时候,心里想得很多,问出来的问题却很简单,而聪明如孔子,更是心领神会,也以简对简,两人思想的交锋如春风化雨,几乎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少年演《论语》,不仅可以让演员通过身体力行去深入揣摩和理解《论语》中中华传统文化哲理的深邃和旷达,可以让观众通过情景再现和生动演绎去体会和理解孔子和弟子的性格和情谊,去感受中华先哲们的人格魅力和高深境界,而且可以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让表演者和观众领略舞台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的舞台美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可以这样认为,《少年读论语》既是一本给青少年进行《论语》启蒙的读本,同时也是一部讲述孔子的一生的故事的舞台剧剧本。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两个片段,呼来一两个小伙伴,再找一位有一定经验的老师或者家中长辈,花上一个周末的时间,试着排练几个《少年读论语》中的小场景,在学校的课间里给同学们表演一下,相信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