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不知道这种形式算不是祭文,以写信的方式来悼念从未见过的姐姐,也给以活着的人安慰。就像作者所说,她已经死了看不到这写内容,更多的是活着的人看,是读者。
“你是一个秘密,死着进入了我的生活。”简介里的这句话一下子戳中我的心,看了令人想要流泪。父母为什么会瞒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个亲姐姐的事情。我们好像一般不太会隐瞒,或者说在我经历过的生活里没有隐瞒。
我两岁的时候奶奶去世,其实对我来说两岁是完全没有什么记忆的,对我奶奶没有一点印象,所有关于她的事情都是通过大人描述。在大人的故事中她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自己留守在老家照看几个孩子,花钱需要经过我爷爷同意,被人占便宜也心甘情愿依旧愿意与人为善。但大人在脑海中留存的美好记忆里,奶奶的形象是被美化的,善良是事实,但大部分来自于她的传统与软弱,依附于男人生存所以只能言听计从,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心疼她活着时候的经历,如果她还活着,我想我们肯定会吵不少次架,不过我也会让她学习如何爱自己。
活人有时候确实是没办法比过死人,随着时间的滤镜一层层加厚,留下的都是美好。
作者的出生似乎对她有点不公,如果能一直瞒住或许还好,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小时候偶有听到同学讨论,听家里讲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第一个孩子没有出生或者生下来没能养活,所以才有了自己的出生。考虑一种可能性,如何父母一开始就坦诚相告会不会不一样呢?
但我很反感为了纪念一个人,将那种纪念以某种特殊的话语或者形式强加到与之关联的人身上。曾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个六岁的小孩跟别人介绍说,他今年六岁,他多少岁他爷爷就去世了多少年。而后孩子奶奶补充到,这孩子快出生的时候爷爷刚好去世。究竟在孩子面前说了多少遍,孩子才能这样自然地带上他的爷爷做自我介绍。总觉得这样无形给孩子增添了负累,尽管他现在或许并不懂得死亡是什么。好比一些影视剧里,强调孩子的生日是家里长辈的祭日,以此要求孩子不允许庆生,并且从小生活在愧疚中。当然这个孩子肯定没这么严重,只是觉得有时候没有必要将不是强关联的事情强加关联。
活着的人好好活着,便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