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一首苏轼的《定风波》结束了我的大二生活;开学前,一部纪录片《定风波》开始了我的大三生活。这又是一部集数少得可怜的纪录片,但是它让我认识了郦波老师,一位文牍学研究的当代大家。我又通过书前作者介绍摸去了百家讲坛系列,去看了他的视频了。现在看真的觉得当时看李白系列时,怎么没有接着看到三苏系列!
然而,我又觉得这个时间是恰当好处。不仅是上学期刚好学完了宋元文学史,而且我也刚好在假期时拥有了郦波老师写的《眉州三苏:苏洵、苏轼与苏辙的人生故事》。正如,现在学校的好风光,花开漫漫,阳光正好。我看着纪录片,又看着纸质书,快乐加倍啊!
在这本《眉州三苏》里,我真真的明白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对于“唐宋八大家,一门三苏惊天下”这句话,我们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为何能有这样的成就呢简言之,言传身教、因材施教。
在这里面,我认识了一位仁者、智者、勇者和达者兼备的人——苏序。在他身上的特质很多都可以在他的后代中找到。在这本书里面,我对苏家家风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知道为何“唐宋八大家”苏们占将近一半。这也让我对近期开展的“宝树繁花:巴蜀家谱文化展”很是好奇。可惜开学了,没时间去。虽未能近游,但也读了千年古人,明白了谱牒学的意义。
苏洵:《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对于苏洵,以前一篇《六国论》让我头疼,但这本书里面让我看到了他的少年意气和果敢决心。他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过大好河山,写过一手妙文;也曾焚稿明志,携子入京科考。所以,看到后面苏洵的“惑、痛、苦、涩、憾”时,我是觉得为何明珠需蒙尘啊但后面郦波老师提到了原因:宋朝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是历朝以来很少的朝代,但文人内耗却是束缚了他的发展。
他虽未像他的儿子们一样身居政坛高位,但是他仍有雄心万丈。他的《辨奸论》《六国论》《管仲论》等,都是让人读后久久不能言,需深思的好文章。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深得父兄真传——言传身教,那一篇《名二子说》便可见其用心。
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对于苏轼,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对他的诗词、字画,同他相关的美食——东坡肉、东坡肘子等,和他相关的奇闻轶事。但是,书中人故事精彩纷呈,我们总会漏掉些许。在这本书里面,我便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乌台诗案”中的一个人物——沈括,让我对苏轼被贬的内情有了更深了解。
韩愈有诗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而我们的东坡居士被贬之路也是坎坷,路途胜过“路八千”。但他早已学会“早梳头,午作觉,晚泡脚,可得长生尔”般的苦中作乐的生活。他不是喜欢内耗的人,是喜欢做实事的人。他懂“为生民立命”,他疏浚西湖、求取“圣散子”救民……
苏辙:“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
对于苏辙,我知之甚少。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太喜欢苏辙了,喜欢那“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忍和安静。这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缺的东西。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官至副宰相,但学术上他也是成就斐然,著书无数。(P234)
我也喜欢他那份“勇”,喜欢那“为民为国”的勇。他写的《御试制科策》真是符合他们考的制科的名字“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于青苗法的利率之高实行过程中不利于民,他也是敢于直言。
他们的人生很精彩,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形成的家风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人生也应证了苏轼自己文章所写之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门三苏,各有特色,但都有为民之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