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让孩子学会自主入睡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声音:让他哭!哭到累了自己就会睡!家长们只需要坚持一两天就可以了,以后孩子就不会哭了。
持有这类观点的人们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反正孩子长大了根本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也不会有任何地负面情绪。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孩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情绪呢?
《儿童发展》一书中指出,婴儿情绪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的迈克尔·刘易斯把情绪分为初级情绪和自我情绪两大类。
初级情绪就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在生命的早期就会出现,比如:高兴、愤怒、悲伤、害怕和厌恶等。
而自我意识情绪则涉及到意识和我的感觉,也就是说它的前提是“自我意识”。比如:嫉妒、同情、自豪、尴尬、羞愧以及内疚等。
但是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时间专家们一直有所争论,刘易斯认为,这些自我意识情绪的首次出现一般发生在第一年的下半年。
专家们曾做过一项研究,一个6个月左右的宝宝被单独放在餐椅上,而他的妈妈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做得很逼真的玩具娃娃,把它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
他们发现,当母亲把注意力从婴儿身上移开,转向玩具娃娃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显示出生气或者悲伤等消极情绪,这有可能是以为嫉妒,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能和新娃娃一起玩而带来的挫折感。
所以,也有专家认为,这些“自我意识”的情绪并不会在第一年里发生,而这一观点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心理学家的支持。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会感受到更多情绪的能力。他们开始在多种社会情境中发展各种各样的能力,逐渐形成情绪能力。
而随着他们熟悉掌握这些技能,他们也就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充满压力的环境面前变得更有承受能力,获得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儿童发展》一书里,将情绪能力包含的技能分为8种:
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能够区分自己是感到焦虑还是悲伤; ②觉察别人的情绪。比如:能够理解别人是害怕还是悲伤; ③以社会和文化适当的方式应用有关情绪的术语。比如:能够适当地描述所在文化中一个人感到痛苦的情境; ④对别人的情绪体验具有敏感的同情和移情。比如: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其他人的痛苦体验; ⑤认识到外部的表情不一定和内部的情绪状态相一致。比如:认识到一个人即便非常愤怒,但是仍然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达,很可能看上去依然比较平和; ⑥通过应用一些自我控制的、可降低消极情绪时间或者强度的策略,来适应性地应对这些消极情绪。比如:通过离开令人厌烦的情境以及参与一些可以分散注意的活,来降低心中的怒火; ⑦意识到情绪的表达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知道经常对朋友发火很可能会毁掉友谊; ⑧总的说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感到满意。比如:感到自己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感到自己在这方面是成功的。
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理解和调控情绪。
这本书还从十七个方面来提供一种综合和系统性的方法,并且在每一小节的末尾,都会重复在复习、联想和反思中出现学习目标,来帮助孩子自己或者家长们将所学的知识和孩子自身实际联系起来。
如果你也对儿童多姿多彩的发展过程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值得一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