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哲人的思想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心境。只有拥有客观的心境,才能接触到古代哲人思想的真相。在从事文字传达时,我们才能够做到客观的叙述。顾颉刚在编著的《古史辨》曾谈到整理诸子的方法,从人的研究、书的研究、学说的研究、佚子的研究、历代人研究诸子的总成绩几个方面展开。而《荀子与古代哲学》一书不仅仅有对所研究者思想的客观理解,还能够看到作者的心得和判断。这使得读者既能够了解荀子的思想、理论,又能够对荀子的思想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在内容处理上,作者韦政通以先秦诸子为背景去了解荀子的整体思想,具有比较客观和全面的特点。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荀子礼仪之统系统的解析”和第二章“荀子天生人成原则之构造”为荀子思想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荀子思想的总论。第三、第四、第五章是三篇分论,分别从荀子的政治思想、认知心及表现、礼乐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六章是对荀子与法家关系的一个新的解释和看法。第七章荀子《非十二子》疏解可以看作一篇先秦哲学导论。他以“足以完成治道的礼义之统”为标准,对十二子进行评述。
“由智识心”和礼义之统是荀子整个思想最基础的部分。认知心则表现出理智的精神,而礼义属于客观的历史。认知心的认知主要对象是道,主要指的是礼义。只有认识了道,才能够在行为中体现出理智。
荀子以具有客观功能的“义”来规定“礼”。同时他也希望通过“礼”来实现“义”的表现。因此,他使“礼”与“义”这两个概念连称,与孔孟以“仁义”连言的意义有了显著的区分,突显了荀子的人文思想。荀子的治道以礼义为基础,而礼义并不本于德性,它们实际上是治道的最后根据。
在追求极致的礼义客观效果的要求下,荀子提出了“群”的概念。群不只是一群人的集聚,人之所以能够群,是因为人能够守礼,尽到其责任。能够善于群的人才是君主,而君主则通过实行“四统”(生养、班治、显设、藩饰),使人民达到“群居和一”,达到一个没有争斗和混乱的境地。
荀子的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正视荀子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意义与价值,会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带来很多启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