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要写点什么,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没有一篇长评觉得空落落的,所以想先占个位。但是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个地方说起。
传主是一位性格鲜明的知名人士。按照出身,他是北洋官僚阶层,按照教育,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本来有体面整洁的路可以走。好男不当兵,却去做了个丘八,并非为了糊口,只是为了一个愿望,其热忱之纯粹可见一斑。
而当丘八也做不顺,因为做事要先会做人,好在虽然不会做人但优点是偏要勉强,于是跳了几次槽折腾了几次终于到了国舅手下做财政部的兵,可以放手施展,后来又以此名目收拢伤兵训练队伍,再后来反复申诉争取到了去缅的机会。百折不挠最后在抗战史上留下痕迹也绝不是轻飘飘的“幸运、出身或者机遇”可以概括完全的,从他40岁之前的奋斗经历看,他是精英也毋庸置疑。
而对于传主的军事能力,在别的书里已经非常翔实,即使带上有色眼镜也不能全盘否认。在缅甸能够当机立断,在东北也和长官部因为战略主张不少争执,在离开东北时预言出战局未来并不乐观,其眼光也高出身边一些平平无奇当断不断的同事许多。
这里想补充一下看过的同时代留学生经历,其实当时去国外读军校的学生虽然并不多也有零星一些,但这些同侪们大多或者做了参谋,或者做了行政文职,愿意从低级军官从连长做起,一遍遍摔打折腾,除了传主这样的奇葩真是少见第二个,总之传主这样性格的人,乱世里如果不早死,迟早会熬出头。
就书本身而言,其实是很多材料的罗列。如果再去看了很多其他材料再反过来看书,感想就是原来出处是这里或者那里,但整个罗列起来看,又丰富翔实地构成了那个年代里很特别的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剧本。
老实说我觉得作者在书最后附上的个人回忆读起来更有意思更鲜活。随意地写到这里终于可以确定想要说的一点遗憾,就是迫于时代局势下人物形象的不可回避的单调。由于传主经历的限制,在八十年代末期,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有交情的朋友同事都已经零落,要去追忆这个人的人生故事只能从一些碎片式的材料透露出来,却又少有大段的有信息量的同辈知交好友做追忆。
所以关于传主流传下来的军旅材料是最多的,除此之外的志趣爱好个性都只能零星窥见。很多谜题也在这些互相打架的叙述中若隐若现。而对于我来说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他五十年代的痛苦,因为这是超出他本人能力的挑战——该如何去调和和面对遇到的困境不管细节处如何蜿蜒辗转,但从整个局面看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确定,而这答案流淌着鲜血淋淋他是否后悔不迭又有多少怨恨郁结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学工程出身,也总习惯用工程的方式去应对复杂问题,在各个变量下摸索最合适的解法。他给了自己的解法,最终也以自己最乐见的方式被怀念—————这是与同时代的同阵营的同行们比起来非常幸运的事了。一直觉得五月天的《将军令》很配他,特别是最后那句:你相信什么,你执着什么,你就是什么。
“汝心匪石,不可转也;汝心匪席,不可卷也!”
此时此刻,多数人以为调子已经唱完然而一切还未结束,谁知道下一轮唱的是什么调不可知。高音喇叭的调子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当一种调子破产后不得不拿起另外一种形态去规训时,那个形态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冒了出来,就像传主一度恶贯满盈得而诛之又不得不被再次提起(尽管也小心翼翼地持续批判着)。所以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切又会如何去论述呢喇叭会不会没电不转,甚至不知道会不会换一个喇叭。一切都还未知,我不十分关心,但确实很好奇:关于过去,以后又会如何论述
但是有的人始终是一团火热,耀眼而鲜明,会从缝隙里溢出明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