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之所以优秀,回想那个诗歌、小说、戏剧的黄金时代,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茹科夫斯基、普希金、果戈里、赫尔芩、屠格涅夫,还有绕不开的两座大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再到后来白银时代也是群星璀璨的时期。
而这本《彼得罗夫流感》是被誉为“奖项收割机”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头号编辑部叶莲娜·舒宾娜编辑部的重磅作家之一萨利尼科夫创作的。
彼得罗夫是最常见的名字,是千万俄罗斯人的缩影,时代巨变、社会转型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浓墨重彩,理想的幻灭,身份的焦虑,信仰的崩塌,记忆的褪色,迷茫、焦躁、不安,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将这一切比作席卷而来的流感,而俄罗斯人都病了。这种象征手法耐人寻味,伏特加是俄罗斯的标签,于是得了流感的彼得罗夫在感冒药和酒精的双重作用下,进入虚幻和谵妄的世界,是必然。除了现实主义,这本书明显多了点魔幻、意识流的风格,彼得罗夫像幽灵一样在街上游荡,一路经历荒诞怪异,交替展现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幻,同样磕了药一样的迷幻感在彼得罗娃身上也有体现,她看到的儿子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场子、脊髓组成的异形怪物,她看见了成百上千的细菌,在皮肤上和皮屑里蠕动,而皮屑窸窸窣窣地从身上掉落……
小彼得罗夫的流感则是最生活化的视角,围绕他的也是最直接的碰撞,父辈的童年和他的童年——新旧两种观念包括意识形态信仰追求等等的冲突,好笑的是他的流感是用七十年代的阿司匹林治疗,于是怀念中蕴藏着新的可能。小说传承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塑造了一群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失去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向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他们无法适应社会现实而又无法挣脱社会现实的浑浑噩噩、虚妄荒诞的被损害的生存状态和人格命运。这种深刻又疯狂的现实主义力量和社会批判精神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这本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佳作的诞生我认为也归咎于时代与国家的命运。
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前苏联大城市自1991年以后心态似乎几乎没有变化……这个国家发明了新的需求,但人们继续神志不清地乘坐地板有时有洞的公共汽车。
这个作品令人惊叹的、别具一格的语言,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与扑朔迷离的神奇幻境相互交织,让人无从分辨现实与虚幻。但我有一种感觉,这部小说不仅关于俄罗斯,而且是关于每一个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沮丧追求。因为人类的命运是相通的,作品预言以后的我们也有可能染上精神的流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