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家分享一本大部头《儿童发展》。 这本书已经是第15个版了,写作团队也增加到3人。由(美)约翰·W.桑特洛克, (美)柯比·迪特尔-德卡德, (美)珍妮弗·E.兰斯福德所著。15版的可读性更强、写作逻辑更有条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这本书分为5篇,深刻地阐述了0-18岁儿童发育的本质、身体和感知觉的发展、认知和语言、以及儿童受社会环境影响后,情绪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书上按照不同年龄,把儿童划分为五个阶段。 胎儿期:出生前 婴儿期:从出生到18-24个月之间 童年早期:婴儿期结束-5、6岁的发展阶段 童年中晚期:介于6-11岁的发展阶段 青少年期:10-12岁开始-18、19岁结束,这是从童年向成人早期过渡的发展阶段。
我的孩子6岁,刚好处在童年早期和童年中期的阶段。 我把书中童年中期的内容翻出来看,确实比较符合孩子当前的状态。
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 孩子第一天上学,回来和我说学校抽签选座位。因为第一次抽到的同学很闹腾,所以老师让她再抽一次。 还说班主任请她全班吃了零食。 第二天我从其他家长口中才得知根本没有吃零食这件事,也没有抽签选座位。座位都是老师指定的。 刚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又不是做错了事,她为什么要说谎 后来我从书里找到了答案: 童年早期对自我理解有一个特点: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正向估计。 “童年早期的自我评价往往表现为不切实际的正向性以及对个人特点的过高估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1、幼儿难以区分他们希望拥有的能力和实际拥有的能力; 2、尚未形成与现实自我相区别的理想自我。 3、很少进行社会比较,即很少探究如何与他人相比较,这种对自我特点的过高估计有助于幼儿保护自己免受负面自我评价的伤害。”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触发了我的思考。 孩子今天和我说,妈妈,为什么这两天我想流眼泪 我说,你是眼睛不舒服流眼泪,还是心里不舒服流眼泪 她说不知道。 我说你再仔细想想。 她说,我一想到要离开幼儿园,看不到幼儿园老师,就想流眼泪了。 把这两件事串联起来,结合书里的内容,我大概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了。 一方面她舍不得离开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的三年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快乐了。她舍不得幼儿园的生活也舍不得老师。 另一方面,第一天上小学,小学对她来说是恐惧和陌生的,所以虚构了一个想象中美好的小学,与我分享。 其实是一种害怕负面情绪的自我保护,有点类似自欺欺人或者阿Q精神。 而如果我揭穿她,说她说谎,相当于把她的这个美好幻想给破灭掉。 我还问过其他同学,有些孩子对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一问三不知。 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特性,毕竟孩子才刚上一年级,内心也是很惶恐的。有的孩子记不住事,有的孩子编故事,其实都是对未知的恐惧所产生的反应。 我需要做的是从她撒谎这个行为的表象中,寻找触发行为的动机。而不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这个行为是对是错。
如果你家有未成年的孩子,我非常推荐你们看这本书。 《儿童发育》就像百科全书一样,当孩子“作妖”的时候,翻一翻,看看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在的孩子这么聪明,父母没点知识储备,怎么应对这些神兽。 在我家这本书就当镇宅用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