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特德.卡钦斯基,是一个天才儿童,16岁就考进了哈佛大学。然而,25年后他却成为了美国头号通缉犯,度过了一生在监狱中。
艾丽斯.沃克出生在一个年收入只有300元的农户家庭。在她小时候,她的左眼因为弟弟不小心误伤而失明。然而成年之后,她通过勤奋的写作成为了一名作家,并且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为什么一个天才少年最终会进入监狱,而一个贫困的女孩会成为作家呢?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呢?
答案看起来很简单,儿童的成长就像农作物一样,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却很难,因为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个规律。
所以,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儿童发展》是一本广受赞誉的经典教材,已经出版了五十多年,并且不断更新修订。它涵盖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领域,如生物基础、认知和语言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等,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同伴、学校和文化等多个因素。
全书近六百页,每个章节都以真实的案例引发读者的探究兴趣。结构清晰,论述充分。它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桑特洛克教授的心血之作。无论是相关从业者、父母还是对童年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困惑和答案。
02.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个妈妈教她三岁的孩子认数字。结果孩子将数字8看成了两个甜甜圈,让妈妈哭笑不得。
实际上,这并不是孩子故意搞笑或者太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孩子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主要使用图像思维。所以将数字8看成两个甜甜圈正好符合他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
现在,早教普遍倾向于过早地教授孩子一些知识,比如让学龄前的孩子学习认字、背古诗、做数学计算等。虽然孩子在表面上表现出众,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损害了他们的认知发展,长期来看反而会带来问题。
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提醒家长:教育的重点要随着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而不同。教育必须符合年龄特点,否则不仅成果不大,还可能适得其反。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儿童的各个特点,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到社会适应性的提升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了有效的知识。它不同于其他育儿书籍,不仅按照年龄讲述,而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讲解,比如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智力发展、情绪发展和性别发展等。这本书能够让人了解儿童成长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对于有关从业者、父母和对童年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03. 开篇提到的那个最终成为囚犯的天才儿童之所以陷入如此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弱。
他一直都很孤僻。一个曾与他同住的哈佛大学室友曾说他总是见到别人就躲避,要么小心翼翼地绕过去,要么赶紧把自己的房门关上。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后,他依然没有朋友,仍然回避社交。最后,他甚至辞去教职,在蒙大拿州的一个偏僻乡村隐居了25年。
作家冯骥才曾说:“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性的系统学习,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素质。”“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这本书不仅涉及儿童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还花了大量篇幅讨论提升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知识,如情绪发展、自我和同一性发展、道德发展等。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家长提升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性。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觉得非常可怕。”父母不仅仅凭借爱子之心就能教育好孩子,他们需要努力去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并顺应规律来培养他们。这本书是一本权威的育儿指南,能够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