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校应尽量满足教育需求,减少对家长额外资源的依赖。
其次,初中和高中可能是一些学生教育的最高阶段,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文理通识教育。县域内的校长应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从他们的学校毕业后可能再也不会进入学校,他们将忙于谋生。如果高中毕业后他们的学业就结束了,那么高中有责任让他们获得最基本的文理科知识。
第三,学校应为孩子提供重要的情感资源。如果一个人只接受了高中教育,那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关系很可能就是在高中建立起来的。然而,现在许多学校片面强调成绩,同学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关系冷漠。学校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的地方,不能忽视这一功能。在学校中培养的友情,甚至是爱情,可以滋养一个人的一生。
林小英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深感动。我曾在县中支教一年,但我总是感到自己没有尽全力,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也许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帮助一些学生对我的课程产生了一时的兴趣,可是当我离开之后,又听到了他们辍学的消息。可能他们对高中的整体印象仍然是无聊和强制的,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分流做得不够好,应该让学生去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而不是被家长托关系送进学校然后因违反学校纪律被劝退。但是我没有意识到县中自身的优势所在,县中的任务不是劝退那些“成绩不够好、不喜欢学习、不适合学校”的孩子,而是应该包容并接纳他们。对于当时不愿意听我讲课的孩子们,我当时认为他们不想学习“副课”或者不喜欢我的教学风格,但现在我想,当时我疯狂赶进度的同时,可能已经失去了让他们学习知识的初衷。我只关注如何把课讲完,甚至把一些课外知识也当成了我的炫技。当然,我遗憾的并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县中的问题本质上是制度问题,但在批判之前,我们也应该关注县中自身的优势。县中至少比那些顶级中学更能让孩子们在家附近上学,减少本地孩子异地上学的焦虑,甚至可以让玩伴们一起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这样的优势下,如果县中发展道路是模仿顶级中学,强制本地孩子住校,减少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时间,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我也亲身体验过一所规模较大的县中教育,也见证了该校领导的改革意愿却收效甚微。即使是小小的变动(如增加上下班考勤),也会引起教师们的抱怨,更不用说学生们了。我意识到改革的难度和问题,并且该校领导层频繁更换也导致改革陷入困境。
幸运的是,在本科期间我也参观了另一所县中学校,该校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五六次大改革。我深感那些领导在改革中所展现的勇气,但同时也看到了领导层的焦虑和教师们的不适应,学生们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改革的试验品。
事实上,学校的发展就像人的发展一样,都在不断寻找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