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我2023年读完的第2本书《认知觉醒》,作者周岭。耗时12小时1分钟。类型是个人成长与书结缘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在很多朋友和老师那里都被推荐了,等到自己阅读了之后,才发现很多触动我的观点都是出自这里,感觉像是找到了宝藏。
这本书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涉及“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真正能让你看清自己;通过涉及“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能让你洞悉怎样真正做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就会被我们的原始天性所限制,往往会感到痛苦。然而,如果我们了解大脑知识,我们就能观察并指导自己,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告别绝大多数人生的痛苦。我特别被一句话打动:“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学着,而选择改变命运。”平时和身边的人交流时,总能发现一些人很难沟通,感觉有些困难,根本原因就是认知水平有差异。
这本书中有几个点对我触动很大:
1.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而人类的天性就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在接触写作之前,我对个人成长有很强烈的欲望,但是苦于没有明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想法都夭折了。我曾经有过很多想法,想学投资、想学配音、想学PS,当然也有过尝试,但最后都失败了。回头看,其实失败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一开始就迫切地想要有所成就,但任何成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看不到成就,很难持久,自然就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只想做简单的事情。刚入门时,大家都兴致勃勃,认真参加课程并写作业。但当身边的人有其他选择,并且宣传这种选择更有利于个人成长,有些人甚至直接告诉你,只需要18天或21天,就可以获得某些成就和收益,不限制人群,任何人都可以学。这时我们就开始动摇,很快就会盲目地跟风去学更简单易上手的东西。所以一直在不停地选择,不愿意深耕,最终无所成就。直到我接触写作,不得不倒逼自己增加阅读量,以便有东西可以输出,我才开始逐步沉淀自己。天性不可怕,但我们不能任由自己被天性束缚,任其随心所欲。想要成长,就必须不断克服天性,打破束缚。
2. 要想高效成长,必须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入困难区域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域会让自己停滞不前。开始学习写作时,老师告诉我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运营账号,坚持每天更新至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最开始写一篇剧评需要3天时间,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周更新两篇。后来慢慢熟练起来,速度也提高了,一周5篇,再到每天更新,现在我已经可以每天更新两篇文章了,这花了我5个月的时间。看到很多同期的学员还在咨询老师,询问如何做到每天更新,说自己几天也写不出一篇文章。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就是在践行处于舒适区边缘的原则。一开始就开始动手写,即使一天只能写200字或500字,慢慢坚持下去,就能逐渐拓宽自己的舒适区域,克服成长的困难。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否则光想想就会感到很痛苦。但也不能满足于每天只写200字或500字,这样也无法突破自己的限制。
3. 所谓的天才并不神秘,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我参加写作班时,很多同学都在质疑,说自己是零基础,到底能不能学会。老师团队里甚至有60后和70后,但他们都能做得很出色。所以不要害怕自己不会,只要愿意去做,就能学会。跟着老师教授的方法,我们不断地练习,到结营前,已经有很多同学能上交作品了,真的让人羡慕。我自己选择了运营个人账号,虽然只写了三个月,但每月收益已经过万,这让我很满意。所以要对自己有自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大量练习”,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4.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改变多少。就成长而言,知识只是“空头支票”,真正的价值在于改变自己的行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记得在7月底逆熵增周年庆公开课上,叶老师问大家今年读了多少本书,我还为自己感到自豪,查了听书软件的记录,大概读了六七十本。然而,当问到有哪些成长时,我想了想,发现只是自我感动而已。所以,如果一个道理不能引发实际行动和改变,再多的理论也是无效的。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