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读完。
生育制度也许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人性、伦理关系等最好的切入点吧。我之前也是好奇,为什么人会选择生育。是一种源于生理性冲动的选择,还是一种文化熏陶下的选择?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生育真的就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吗?人类只有性的冲动,有了避孕手段,性与生育从此也就分离了,人类可以主动地选择生育。
关键就在于,人类为什么会主动地选择生育?费老先生指出,生育是为了维护社会结构的完整,社会需要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人口来进行社会分工,让社会继续运转。社会需要通过“生育”来产生新的人口,同时需要通过“抚育”来培育新生儿,这种人口繁衍的过程,费老称之为社会继替,也就是新生人口代替老人继续完成社会分工,由此绵延人类文明与生产。从社会的角度看,生育制度确实很伟大,让整个社会得以渊源不断地延续下去。
但是费老没有过多解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决策与想法。一个人选择生育应该不会过多考虑是为了维护社会结构的完整吧。费老更多地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上分析生育制度,只是简单提到有的家长会将生育让自己的孩子去代替自己重新活一次,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家长有点可怕,孩子不是个人的附属品,孩子没有义务完成自己的梦想)。
费老指出,双系抚育并不是由两性生殖的必然结果,而是婚姻制度之下促成的,婚姻让两性分工合作共同抚育孩子。费老也直接地指出,婚姻的目的其实就是抚育孩子,其中的浪漫成分其实较少。这也就是很多人在进入婚姻之后发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叹的原因,婚姻本就如此,婚姻制度的目的更加强调于分工合作,而很多人在没有认清婚姻的真相之后抱着恋爱时的心态进入婚姻,从而感到失望。所以,在步入婚烟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婚姻不是恋爱。
在核心小家庭中,有两对关系,一对是夫妻关系,一对是亲子关系。可能西方文化中对婚姻中爱情的成分渲染比中国文化中更多,西方文化中的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主导的。而在中国,婚姻家庭中的主导关系是亲子关系,更加强调对孩子的抚育,强调夫妻间的分工合作,不太重视夫妻之间的爱情感情流露。当然,有爱情的婚姻当然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书中还谈到内婚与外婚制度,也是蛮有意思的。过去的内婚制度其实也有存在的道理,因为兄弟姐妹之间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关系最为亲近,如果不限制自己的性本能的话,再加上文化的不限制,确实有很多机会和可能爱上自己的堂兄表妹,但是这样的乱伦行为容易导致过去的亲戚关系发生混乱。内婚制度显露出一系列的缺点后,由此也被社会文化所淘汰,改为外婚制度。
针对亲子关系部分,文化总是在强调“亲子一体”、“母爱父爱的伟大”等观念,从而让父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认为孩子的生长发展就是自己的事情,从而满足社会绵延的需要。文化观念真的是强大的,人的很多行为其实都可以找到所处文化的印记。费老这样表述其实就是在说明其实母爱父爱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强大的生理冲动,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模式下的行为。
如今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口结构出现问题,老人太多,出生率持续下降,社会继替不平衡。看完本书之后,感叹生育制度的复杂与深奥,以及生育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在担忧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从微观角度,个人在生育制度中的选择与想法,还是没有很明白。但其实想的简单一点,问题也许也没有那么复杂,选择生育是因为喜欢小孩,想要有一个刻有双方共同基因的生命,想要有人养老等。但是最后一个原因也不太现实,培养孩子的钱完全可以存着养老,而且生育抚育本身就是一件不能带来太多物质回报的事情,这样一看真的是觉得父母很无私伟大。这也是为什么费老在文中说只有自己成为父母,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吧。选择不生育的原因当然也是很多,我认为选择不生育是很正常的,这是由生育是损己利人的性质决定的,那些选择生育的原因才是特殊、伟大的吧(如果不是随波逐流选择生育的话),因为这种选择是违背人趋利避害的本性的。
好了,就暂时想到这么多,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致敬费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