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父母评价自己家的孩子,比如说:“我家孩子天生内向,像他爸,容易害羞,不爱说话。”或者:“我家孩子天生外向,坐不定,常常跑远了。”但是,性格到底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可以改变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收获。这本书是由儿童发展专家、教育学家、人类行为研究专家、心理学博士盖尔·格罗斯所著,她曾被《休斯顿妇女杂志》评为2016年休斯顿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如何塑造孩子的大脑》这本书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9年鹦鹉螺图书奖银奖、2019年度美国国家亲子产品奖、2021年独立新闻奖。在书中,格罗斯认为基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在关键时期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大脑,父母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中介绍了最新的基因科学和脑神经学研究成果,并指导父母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到与孩子的日常体验中。通过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引导他度过神经发育的各个时期,父母可以事半功倍地激活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读这本书让我不断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比如作者提出了一个挺刷新认知的概念:家长是孩子的“基因治疗师”。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创造的环境来改变基因的表达,决定孩子的性格和潜能哪些方面被激活或是抑制。
虽然我一直接受亲密育儿的理念,但从未真正理解亲密育儿对孩子的影响,特别是从脑科学的角度。书中给出了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宝宝在一岁以前,他的大脑就会建立超过1000万亿个神经连接。而这些连接是由宝宝基因中的12000个决定的,这些基因在大脑中决定着中枢神经系统如何运作。
科学研究发现,那些不被强化或激活的神经连接会逐渐丧失,也就是所谓的“突触修剪”。这意味着,只有宝宝经常使用、被刺激和强化的神经连接才能塑造宝宝的成长,影响他的一生。
此外,关于性格是否天生,书中的观点也很有趣。比如说,书中提到了一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心理学家大卫·瑞斯在《关系代码》一书中提到了这个实验:乔治·华盛顿大学对720对青少年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父母对青少年害羞基因的干预。结果发现,即便孩子携带了害羞基因,但后天的养育和教导能够让孩子呈现不同的性格表达。
最后,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如何抚养孩子非常重要。即使我们基因里偏向某一种性格,但基因的表达是可以被激活的,而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教育理念等都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成为孩子的“基因治疗师”呢?书中从8大核心板块、80多个教育痛点入手,结合心理学、儿童教育学、脑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引导家长们了解如何通过亲密交谈、讲故事、玩耍、运动等方式,在孩子五岁之前促进大脑的神经连接建立,让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开发脑力、挑战创新,从而充分发掘大脑的潜能,真正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获得成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