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到《1950我们正年轻》。不过我觉得导演配不上这个题材,只是简单拼接了老兵们的讲述。如果作者像那个导演一样处理采访资料,就不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震撼。
作者按照女兵们讲述的内容将采访资料归类编排,从前线、后勤、地下工作、直面敌人、战争中的琐事和她们的情感以及战争后的生活全方面展现了战争中的女人。排列顺序按照战争发展的时间和残酷程度。
前半部分是女兵以少女的口吻回忆讲故事,后面则揭开了她们的伤疤。
这本书另一个译名是《战争中没有女性》。战争总是默认与男人有关,经常是从男性视角以宏大的叙事方式讲述。作者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身份,一种是满足时代标杆的需要,另一种是隐藏在这种形象下的真实自我。
战争中的女性被男性隐藏起来,她们穿着不合身的男士军装,没有女士内裤和卫生用品。男人们不关心她们爱美之心和懵懂的爱情(有时她们甚至被男兵欺侮),战争结束后她们不敢像男人一样炫耀自己的勋章,怕受到批评。
作者说她想写一本让人一想到战争就恶心的书。在读这本书的开头就真实地感受到了恐惧,女孩子们前一秒还在学校读书,突然战争爆发了,甚至基本的人权都无法保障,人们流离失所,她们主动或被动参军。看完后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反战意识应该刻在每个人的脑子里。
上面是为了阅读分享会写的,再补充一些细节。
上文提到作者觉得人有两种身份,这个想法是在整理采访资料时得出的。受访者讲述自己还是个新兵蛋子时经常捣蛋,甚至忘记要找的人的军衔只能喊“那个大叔”。但当作者把这段故事写进去时,她又觉得有损自己形象,担心女儿看到会怎么想。但正是因为这些有损形象的小故事,才让形象更完整,而不只是冷冰冰的榜样。
书中有一个令人难过的情节。女兵们义务献血后会留下自己的信息卡片。有一天外面传来女兵的哥哥来找她的消息,她疑惑地出去看,来者自称是她的同血兄弟。原来这个中尉是因为接受了她的血液才活了下来。她感到很高兴,好像真的多了个哥哥,于是请了假和他一起看戏、喝咖啡。后来她再收到消息时,知道他阵亡了,感觉自己的血洒在了外面的土地上。后来有个侦察连长向她表白,她说心中已有意中人,虽然已经牺牲。没过多久她在墓地中看到了这个连长的墓碑,他也牺牲了。这段无疾而终的战场上的血色爱情真令人痛心。
还有两个与现实结合的情节令人深思。一个女兵被俘虏后用了四个小时向敌人宣讲共产主义,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然而,苏联在1991年解体了。而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其他人,大家都是苏联人。然而,现在这两个苏联国家正在打仗。
我有点本末倒置了。原本是先考虑分享会要说什么→在群里发什么→再同步到豆瓣。现在想想应该先写长评,然后再将能说的同步到群里,同时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