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中国人的态度与应对方式
古代中国人面临现实世界的磨难和心灵世界的危机时,大抵可分为两类态度。其中消极的有逃避、清高和游戏。而积极的则有忧愤、救治和教化。
逃避思想自古就存在,出世思想也在佛教传入前流传甚广。孔子等儒家强调的是入世,但清高的人却不屑与俗人同流合污。游戏态度常常与老庄的“避世”相提并论。
相比之下,忧愤态度更积极向上,对于黑暗不公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态度更为常见,他们挣扎着,缠绕着内心的痛苦,却也激荡出了许多感人的文学艺术作品。
而政治家则常认为自己在造福百姓,一般人则多止步于修身齐家,登堂入室者并不多见。教化则是儒家传统中一脉相承的思想,从孔子身体力行到近代教育救国者的实践,虽然面临挫折和失败,但结果也并不完全是徒劳无功。
我们现在生活在当下,面临着现代性带来的精神危机,却又无法通过当下的教育来重建意义的基础。或许在这条寻找意义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回望故纸堆中相隔千年的人,寻求一些“德不孤,必有邻”的慰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