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为人父母是一个重要的专业,但社会从来没有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对准父母们进行合适与否的资格考试。”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我迫切的想知道她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变化,从市面上找了很多书看,其中最有收获的是《儿童发展》这本书。
我看的是《儿童发展》第15版,不仅内容进行更新,引入了十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写作团队也由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专业性相对更高。
一、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翻开这本《儿童发展》,它有几个特点:1⃣️知识性。这本书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及优秀教学奖得主桑特洛克教授著作,一直被奉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典范,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高校广泛使用,所以这本书在专业性。在这本书里,有插图和相关解释,每一节有学习目标和「复习、联想和反思」部分,方便读者快速索引到重点内容。
2⃣️趣味性。每一章节由真人真事引入,贴近日常生活,将书本内容落地到具体生活,引发我们思考本章中的相关重点知识,既能增加书籍的趣味性,也能增加我们阅读的欲望。在内容中嵌入「链接」和「发展链接」的内容,方便我们了解书籍中相关内容,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3⃣️挑战性。本书系统详尽介绍了儿童发展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书中的专业干货非常多,研读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本书非常厚(共564页),所以全面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一定的挑战。
二、这本书的篇章结构
从结构来分析,本书首先提出发展的本质,然后按照人的发展模式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最后以影响发展的社会环境作为结束。
以「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一部分为例,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兄弟姐妹、同伴、朋友以及老师的影响,这些影响组成了一个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孩子怎样与其他人相处,决定着他们的性格,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种分析方式完全符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一个孩子的发展可以从五个环境系统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
1⃣️微观系统:孩子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朋友、学校、工作等。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养育风格、孩子的出生顺序与同胞关系等都会在微观系统中体现。
2⃣️中观系统: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比如家庭之间的或者朋友之间的联系。孩子在学校中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友谊的发展、与老师的交流互动都体现在这一中观系统中。
3⃣️外围系统:孩子没有直接经历的社会影响,比如父母的工作等,父母会不会因为工作太忙忽略对孩子的养育,父母工作的变化对家庭的微妙影响等都属于外围系统。
4⃣️宏观系统:孩子生活的文化或群体,比如中外文化的不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等。
5⃣️年代系统:社会环境的变化,比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每一个年代都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又会雕刻这一代孩子的共同特征。
以「微观系统」为例,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了家庭的方方面面,从家庭过程、养育、同胞,到变迁的社会世界中家庭的变化,就像剥洋葱一样,从学科的框架逐渐过渡到细微的内容,既能帮助读者提纲挈领的了解儿童发展的轮廓,又能接触到儿童发展的实际案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帮助读者掌握书中的内容,虽然书本很厚,读起来却不枯燥。
三、写在最后
读完《儿童发展》这本书,我的收获非常大,我从最初只关注学习,到现在能全面分析问题,我思考问题不再是固守一种观点,而是考虑孩子生理、认知和情绪的情况,努力提供脚手架式的帮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