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基本上利用的是胎教和胎监的时间,想来也算是合适吧。
在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 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人都看看这本书。”那我也算是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了吧。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理论性比较强,语言稍显晦涩难懂。但是为了完成读完这本书的目标,还是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越读越发现它和我们的生活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开始我觉得自恋型母亲在我的生活中好像并不是很典型,后来才愈发感受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位母亲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一些自恋型的特质。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母亲。她是一位文化水平不高,但奉献精神却很伤的,典型的牺牲型中国式母亲。从小到大,不管她在婚姻中在生活中遭受哪些挫折,她始终为了孩子们考虑,一直隐忍。
在她年轻我年少时,我的感受就是母亲需要我,我需要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否则我们两个都会孤立无援。在她年老我成家时,我却愈发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可怜和可悲。母亲的生活围绕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要——我的父亲、我的兄长、我以及家里的孩子。每个人的所需都是母亲所忧虑的,而她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需要什么。我时常会感到很愧疚。仿佛是因为我才让她过上了现在这样的生活。而正因为这种愧疚,又让现在的我时常忍不住对她发火,我希望她能改变自己这样的现状,可是天长日久形成的行为模式,岂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轻易改变的呢我已经说不清究竟是母亲的行为模式影响和改变了我,还是因为我的出现改变了母亲的生活。
作为一个即将当妈妈的人,我开始不断的设想,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岁月中,我该如何与我的孩子相处是像我的母亲那样默默奉献,牺牲自我还是像朋友一样和我的孩子相处,不要求他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或者只提供他所需要的养分,丝毫不对他的回馈抱以任何希望呢。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可能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的去摸索,而唯一能确定的是身为父母,不能将自己的遗憾都放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
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