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昌宏的《低生育陷阱》是一份直击少子化问题本质的白皮书报告。
起初,尽管日本的人口规模较大,女性的平均生育数减少了,但出生的孩子总数并没有怎么减少,政府的危机意识也因此淡化了。但随着夫妇拥有孩子的数量下降,育儿休假制度才得以完善,生育支援政策也出台,然而这些政策却使人们对育儿期望更高。最终,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如今日愈演愈烈,少子化对策的失败已成不可否认的事实。
山田昌宏并非仅仅是指责日本政府应对少子化问题时的短视,反而更多的是指出政府对策本身的无效。少子化对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日本社会的养育意识的忽视,并将少子化问题看作孤立的问题,而忽视了格差社会对养育意识的重要影响。换句话说,即便及时制定并践行少子化对策,也无助于解决少子化问题。政策制定者必须要看到问题背后的文化意识与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否则只能收效甚微。
山田昌宏认为,阻碍日本家庭养育孩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年轻男女和父母同住;女性群体内部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并不流行;日本社会并不重视恋爱的情感;父母需要承担沉重的养育责任。而这四点原因与欧美家庭的养育意识有很大差异。在欧美家庭中,年轻人有离开父母的独立志向,工作等于自我实现,恋爱至上主义也受到认可,育儿任务也以孩子成人为结束的标志。因此,不同的养育意识决定了欧美应对少子化的政策。例如,欧美的两立支援政策无法满足日本家庭养育意识的要求,虽然能支持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保持平衡,但无法创造认为工作有意义的环境,最终无法应对少子化问题。
在书中,山田昌宏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养育意识。年轻人趋向规避风险,认为恋爱麻烦,比不上用金钱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早早为自己规划生涯,过着依靠父母一代工资较高的中产阶级生活。而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的体面意识要求人们保持不会受到他人指责的普通生活和行为,即保持中产的生活水准。因此,年轻人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愿从中产阶级下降,尽管他们实际上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他们认为过上普通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不喜欢孩子的人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想要生孩子却认为自己没有条件,开展“育儿很精彩”活动对改变年轻人对结婚和育儿的谨慎态度无济于事。
在日本,劳动环境的两极化以及全球性工作与体力劳动、服务业劳动者收入的差距很大。尽管经济上存在悬殊的贫困差距,但大多数年轻人仍然保持中流的意识,希望继续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的父母保持着比较富裕的生活水平,而年轻人自己想要达到父母那样的水平的希望却很渺茫。他们正处于将来可能让孩子受苦的境况中。山田昌宏最后指出,如果政府不能确保年轻人过上大多数人那样的生活,不能解脱年轻人从阶层滑落的陷阱,那阶级分化导致的少子化趋势将永远无法解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