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就无暇读书了。倏忽间,八月已过去了2/3,我才读完这一本。当然,不追求数量,只是苦于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闲暇,而为数不多的闲暇,自己也不够自律。终于遇到一个自由的周末,可以在家躺着或坐着懒懒散散把剩下的部分看完,舒服了。
看这本书的契机是一家同行的公众号,没错,是教育行业,做这行工作的我,看到“鸡娃”的字眼就点进去了。媒体工作者们把玩着父母们的溢于言表的焦虑,不断地把类似“鸡血、牛娃、学霸”等词汇放进公众号文章的标题,效果总是屡试不爽。
我第一次知道鸡娃这个词,是在我毕业工作来到上海进入教育行业之后。我是95后,我所看到的鸡血父母大多是80、85以及90后,而这本书的主角——被鸡的对象,竟然是我的同龄人。我不禁怀疑着自己的记忆,难道在二十几年前,我小时候就有鸡娃和内卷这些词了吗?毫不避讳地说,那时候的我还在玩泥巴呢。
我们生活的好像不是一个世界,直到看到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被鸡的种种回忆,我逐渐确认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活的的确不是一个世界。一个是千禧年前后一切都在高速发展的首都,另一个是华中平原遥远闭塞甚而与外界有些隔绝的乡村。看到食欲的妈妈回忆自己的少女时代,我发觉那才是我的童年与青春,是的,我们的经历与感受整整差了一代人。
我的求学生涯整体还算顺利,中间有些插曲也因为最终没走上岔路而被时光记忆掩盖掉了。和被鸡的孩子相比,我应该算是散养的类型,唯一需要面对的就是家人及亲戚殷切的期待,就像食欲妈妈说的“你先把她架上去,孩子自己就会往优秀的地方够了”。只是在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所谓优秀的天花板也就在那了,并不难到达,只要不是太愚笨或者调皮的孩子都能做到。
如今在我所工作的行业里,因为鸡的家长太多,所以稍微对孩子要求低一点的家长就会声称自己家娃是散养。而我小时候的散养和如今家长所说的散养有很大不同,我所指的主要是无知与匮乏。我们全家人除了我之外,学历均不超过初中,爷爷奶奶那个年代不是文盲已是万幸,父母也因为家中贫困、孩子过多、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初中都没怎么读,最让人心痛的是我弟弟,一个00后,初中也没有读完。
我小时候,都没有听说过幼儿园,我们那里普遍都没有,我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就直接升一年级了。补习班更是遥远到像是在外星球的存在,不过在我从小到大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里还是上过一次。那是小升初的暑假,我被送去补习了一个月的英语,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英语,充满着新鲜与好奇。我是上了初中也就是七年级才开始学英语的,到高考时也就学了6年,当我上了大学知道人家都是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学了的时候,还曾为自己学得不怎么好找过借口。
在工作后,因为我做的是国际教育行业,接触到的孩子都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有外教带,幼儿园豪华得像我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宫殿一般,一个班十几个小朋友有四个老师围着,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