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看了电影才看这本书。好处就是对菲奥娜的形象完全具象化,爱玛·汤普森的一颦一笑在字里行间晃荡。她走路时微微佝起来的背,她下沉的嘴角和似乎永远化不开的哀愁。所以整个过程里,菲奥娜面对自己一直熟悉且有秩序的世界突然崩塌的时刻感受到的混乱、愤怒、伤感、迷茫都切实的传递过来了。
我平时读麦克尤恩的东西并不多,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坚果壳》和某个数学家谋杀的故事中,总觉得是带着阴谋的、处心积虑的。可是《儿童法案》不是。它的阴郁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哀愁,是面对看似和美的婚姻之下褪色的爱和欲望的哀愁,是面对看似公正严密的司法实则是披着伟大词藻外套的权力游戏的无能为力,也是青春和生命无法重来也无法获得拯救的哀伤。细腻、感人。
菲奥娜唱起《柳园里》是她对以往那个规整严谨世界的叛逃,而这场叛逃在一吻里达到高潮,在音乐会的最后曲目中画上句号。如果把她对亚当的感情划归为简单的男女之情就太可惜了。即使是在哭,她也不忘记强调他是个“男孩”“可爱的男孩”。这个美少年与其说是个具体的青年,不如说是青春的化身,是纳西索斯。菲奥娜面对他,就像是临渊自照。她的波动是面对再回不来的年少时光的缅怀,是面对自己一直爱的司法事业如何拥有救人的魔力的一次赞颂,也是一个不可能成为母亲的女人对于自己想象中的孩子虚幻的爱。亚当在被输血之后重塑了,他成为了菲奥娜和法律的儿子,但她抛弃了他。因为所谓的社会名声和地位。从这点而言她也许和那些玩弄司法的同僚别无二致。这也是她痛苦的缘由之一吧。
在小说的最后,一切似乎重归宁静。
也许也没有,未曾写明的自白里,菲奥娜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就像那个罗马皇帝,在少年之死中才看清自己。
想起亚当那首诗的最后一句:“愿他”
这里其实是祝愿了两个人: 愿她洁净存粹的爱 愿他在死亡中永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