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虽然说是爱不释手有点夸张,但是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视角。我记得在上文学理论课时,老师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阶级、种族、性别。而这本书则涉及了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即性别和种族。
作者通过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太多的人纠缠在这个故事中,他们各自进行斗争,又各自放下。
“斗争、斗争”,这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在整个故事中徘徊,就像一个魔咒,萦绕在女主角西丽的一生中。她的姐妹把这句话带给了她,而她又将其传递给了与她处境相似的人。她们像水中的浪花,一个推动着另一个,最终汇聚到同一个地方。
先是女主角西丽的妹妹耐蒂。姐妹俩一起上学,后来姐姐被父亲要求回家照顾弟弟妹妹,而耐蒂则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教给了姐姐。她一遍遍地告诉姐姐“别让他们操控你”,“你必须斗争”。
妹妹离开后,接过这个传统的人是索菲亚。他们一家被视为疯子,在大家眼中,三个姐妹像“男人”一样,而两个兄弟竭尽全力保护着她们。索菲亚与自己的丈夫哈波进行斗争,她拒绝听从哈波的命令,拒绝被摆布。她从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弱小”和“顺从”的人。她有自己的主见和能力,并且一直与试图伤害她的人进行斗争。
我非常喜欢这一部分。在哈波向父亲艾伯特和西丽倾诉时,西丽嫉妒索菲亚所斗争的事情,艾伯特建议将索菲亚的傲气打掉。后来,索菲亚与西丽对峙,两人互相交流,从那一刻起,斗争的想法似乎真正扎根在西丽的内心。
索菲亚之后出场的是莎格。她在酒吧唱歌,和男人喝酒,穿短裙,还未婚就有了几个孩子。因此,他们骂她是妓女、荡妇、娼妇。当莎格病重时,艾伯特把她接到了家里。西丽以前只是听说过莎格的事,看过她的照片,所以对她有了特殊的看法。直到此刻,她才真正地看到了莎格本人。她对莎格评价很尖酸刻薄,认为她和索菲亚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她明白莎格也会与侵害她的一切进行斗争。
在这个故事中,一处地方西丽问艾伯特发生了什么事,后者回答说“没有人为莎格斗争”,这也许是这个男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女人的处境。
莎格进一步激发了西丽。艾伯特的父亲来到他们家里对莎格说了一些坏话,而一向顺从的西丽居然把口水吐进了他的碗里。莎格要西丽和她一起做一条裤子,后者认为女人不应该穿裤子,但是莎格打破了这种限制,为她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莎格之后出场的是玛丽。她被人取了个不太好听的绰号,而她的真名却没人提及。后来,西丽激励她,告诉她要让哈波叫她的真名,目的是为了“被看到”。
经过温和或者强硬的斗争之后,是真正的暴力。索菲亚进了监狱又出狱,莎格离开了她们的家。西丽找到了妹妹写给她的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