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记录过一则“洞穴寓言”。大意是在一个洞穴中关押着一群囚徒,他们的面前竖着一堵墙,身后有一团燃烧的焰火。有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墙上。由于手脚都被捆绑住,这群囚徒只能终日背对着洞口,看着投射在墙上的影子,认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这些影子。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囚徒逃离洞穴,才发现了真实世界的样子。
这个囚徒离开洞穴的过程,象征着每个人因接受教育而从“无知”到“有知”的整个过程。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意志和努力,也需要来自更有经验的人的提点。
由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博物学家玛丽·Q.斯蒂尔创作的《外面的世界》一书就像是一则专为儿童创作的“洞穴寓言”。但书中小主人公迪拉尔的冒险更为精彩,也更引人深思。
在《外面的世界》中,有一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木筏之上,他们沿着地下河道四处漂流与穿梭。迪拉尔的爷爷说,这些木筏将带领族人们驶向一个“更好的地方”,那里有他们谁都不曾见过的“绿色”和“白天”。迪拉尔却怀疑大家只是盲目地沿着黑暗的地下河绕圈子。所以,一天晚上他跳到一块岩石上,想在原地等木筏船队绕回来,让大家相信他的猜想,没想到遇到了一群可怕的怪物。为了躲避怪物,迪拉尔顺着岩石的裂缝向上爬,最终来到地面之上,误打误撞地发现了一个美丽又陌生的世界,这里有白天、绿色、阳光、树木和天空。
来到新世界的迪拉尔就像那个走出洞穴的囚徒一样,对自己原先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困惑,于是他决定出发去寻找真正的智者,希望智者能为自己答疑解惑。一路上,迪拉尔遇到了很多人:抵御老虎的族群过着安稳的日子,但从不未雨绸缪;沙漠中的族群有独到的信仰,却好似自己人生的旁观者;住在山顶的温戈时而善良,时而残忍,模糊了“好”和“坏”之间的界限……迪拉尔曾试图融入这些人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终究难以适应他们的生存之道。
在经历过种种奇遇后,迪拉尔终于找到了智者,也从他口中得知了祖辈为何生活在地下的答案。在故事的末尾,迪拉尔决定回到爷爷的身边,便毅然踏上了归途。故事在此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个出版于1970年的故事如今读来依然充满深意和哲理,具有现代意义,丝毫不过时。究其原因,除去将哲学色彩融入整个故事中,以更生动、有趣、易懂的方式讲述“洞穴寓言”外,作者还将自己从经典文学著作中汲取的养分渗透在了迪拉尔的所见所闻中,潜移默化地开拓读者的世界观。这也是读者会在迪拉尔的故事中看到《格列佛游记》《小王子》等作品的影子的原因。
此外,成年人也会为迪拉尔的故事所触动,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缩影,体悟到其中的人生哲理,尤其是读到迪拉尔做出要不要和遇到的族群一起生活的选择时,这情节不禁令我们想到生活中要面临的种种选择。其实,答案不外乎是留在洞里,还是走出洞穴。但终归,无论是留在洞内,还是走出洞外,我们都要背负我们所做出的选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