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频看到新闻上播报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于是我更坚定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坏种”。通过本书的阅读,让我发现了少年作恶的另外一种可能,他们从施害者变成了需要帮助、缺乏认知能力的受害者。一次次像社会、学校、大众发出求救,却常常被忽略。于是他们一步步缩短了与恶的距离,并成为新的施害者,去伤害别人,即使并非处于他们的本愿。
本书作者宫口幸治曾有在精神科医院和医疗少年犯管教所,有多年工作的经验。对未成年犯罪群体有着深入的接触与了解,并积极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障碍的孩子们提供援助。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套纠正和预防性犯罪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引导患者做出更恰当的行为。已成为治疗性犯罪者治疗方法的核心。然而采取认知行为疗法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问题。
不幸的是,大部分未成年犯罪的孩子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缺乏基本的“认知功能”,必须介入支持或接受特殊教育。而社会一次次忽略他们小学阶段就通过“问题行为”发出的“求救信号”。教育制度、司法体系等整个社会都将这些孩子隔绝在外。成年后的他们因极低的社会关注度成为被社会遗忘的群体。一次次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徘徊,直至酿成大祸。
豆瓣读者“好啊啊啊”的这段话心疼之余又有很强的代入感:“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一直想哭,我会切蛋糕,虽然不会分苹果,但也并没有发展障碍,可是依然受挫,还没有一个可以推脱给疾病的理由。”我想起初中三年学习数学的经历,我很努力却依旧学不好,数学老师总是对我冷嘲热讽或者故意让我回答我不会的问题,很长时间不让我坐下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可其实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用的。我慢慢与自己和解,在看到这段话时还是仍不住哭出声来,我想回到初衷,去好好抱抱自己。
宫口老师深切地意识到不容乐观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深入研究以及经验教训推出了经过验证的简单方法。每天5分钟,就能完成不会伤害孩子心灵的“认知功能强化训练”,对“边缘智力”群体有显著的帮助。分享一种认知功能强化训练,包括记忆、计数、临摹、寻找和想象这五种训练。分别对应着认知功能的五大要素:记忆、语言理解、专注、感知和推理判断。让孩子在练习中获得乐趣,不会有变相学习的感觉。
愿少年与恶的距离无限增长,问题少年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