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是债,无债不来。」
二胎,将这份债越背越重。
在读《娃儿》时,我常常产生共鸣。和郝彤相似,我是在父母已经怀上小孩后,才被告知即将拥有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弟弟,于是我被迫告别了长时间的独生女身份,开始扮演起了姐姐的角色。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这辈子咱们是一家人,就是缘分就要抱团”“别说咱们家条件不错,哪怕是很差,要饭,你都得一手端着碗,一手牵着弟弟”“你长大了,懂事了,有自己看法了,成熟了,那就该担当起责任来”……看着小说中父亲季鹏与女儿郝彤谈心的话语,我的脑海里也回忆起当初父母为了生弟弟那阵子对我苦口婆心的劝说,这些循循善诱的话术何其相似!心中也暗赞作者对真实家庭生活的了解之透彻。
从郝彤的身上,我仿佛看见了自己。当时的我也和郝彤一样,无比抗拒这样一个家庭新成员的到来。甚至,时至今日,我依然和我的弟弟不对付。
二胎,小讨债鬼,无疑。
而这样类似的排斥心态,不止我一人,我身边很多拥有弟弟或妹妹的朋友都有着类似感受。除了一些常见的失落感、不公平感等心理原因外,一胎和二胎年纪上的沟壑,其实无形间也给大娃产生了焦虑与压力。
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让现在很多的年轻一代长期处于独生的状态,这其中有的目前还在深耕学业,有的已在社会打拼。而在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后,这些“小大人们”迎来了和自己年纪相去甚远的弟弟或妹妹,这些小孩有的目前还尚在襁褓,有的可能刚背起小书包。
一胎和二胎的关系不再是那种只相差短短几岁的血缘玩伴关系,因为巨大的年龄差,二胎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一胎这些“小大人们”的“娃儿”——我们不仅需要打理好自己的事务,同时因着心态更年轻,学习能力更强,对现在的教育状况更了解等多种条件,当父母对二娃的成长教育问题力不从心时,我们也得搭上一把手,和父母一块还债。
念巧在小儿子巧彬的教育问题上煞费苦心,我也不禁设身处地地想起了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因为弟弟的教育问题已经肉眼可见的快速衰老了许多,每每在家时都还能听见他们在夜里辅导小孩作业时歇斯底里的咆哮。相比起小说中季鹏家物质上的优越条件,普通人的二胎家庭教育问题在现实里更是难上加难。
“老大靠天收,老二得好好教育,过去是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我是从小“散养”“放养”长大的小孩,教育的问题父母很少过问,他们只需将我的学费交齐,其余有关读书的问题全凭自己造化。但随着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转好,教育成本也在逐渐提高,教育压力其实不减反增。
现在的小孩教育问题,不再是当初的有没有学费的问题,而是更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小孩要生的早还要生的巧才能在最合适的年龄入学;学校的选择要慎重,同时家庭住址也要跟上学校的步伐;小孩自身要聪慧懂事,同时父母要有能力给孩子匹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三项若是有一项出了岔子,小孩的教育问题就会变得“一个头比两个大”。
难归难,繁重的儿女债却没有把家压倒。
《娃儿》中,念巧没有因为鸡娃教育的竞争激烈和焦虑而懈怠,她反而重拾英语考下口语证,学习游泳拿下ASCA;郝彤没有因为小孩注意力重度障碍长时间不会开口说话而自暴自弃,终于重新体味当初父母的不易而后积极为孩子寻医求助;桂圆面对女儿成长与事业发展产生冲突无法周全时,最终放下事业回归家庭做出牺牲,为女儿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桂宝深知房子是姐姐半辈子的骄傲,言辞拒绝姐姐的过户建议……
面对弟弟学习上的不成气候和生活上的桩桩祸事,我的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跟在后边给他“擦屁股”。即使在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过后,一家最后还是会归于和平。有时面对弟弟的不懂事,我虽然“恨铁不成钢”,但还是会耐着性子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也许这就是亲情的奇妙能力,血脉的相连,让家里的每个人有关系,有挂念,有牵绊。
一家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是债,也是缘。
儿女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